聊城市工商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忠贤
大众网聊城5月13日讯(记者 王倩)今年4月初,来自聊城市临清“乳泰牧业”的法定代表人狄可,仅仅拿出了注册资金的20%,就把营业执照拿到了手。“之前想都不敢想的事,现在竟然实现了。这不仅能减轻创业初期的成本,还能省出钱来,投入到企业的施工运营。”自今年3月1日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实施以来,聊城市像狄可这样开始享受改革红利的注册登记商家不在少数。那么大家可以享受这次改革的哪些红利呢?制度改革以来,聊城市注册市场主体又有何变化?大众网记者专访了聊城市工商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忠贤。
【新政看点】“改革”激发创业活力 “黑名单”提高企业失信成本
自3月1日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实施以来,聊城市工商局放宽公司注册资本条件,实行注册资本认缴制,简化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手续,改企业年度检验制为年度报告公示制。“注册资本实行认缴制后,公司设立登记时不再收取验资报告,缩短了执照办理时间,避免了资金闲置,有助于缓解投资方资金压力,增加了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激发了市场活力。”李忠贤说这是此次改革带来的最大的也是最明显的红利,极大激发了社会投资创业活力。
同新政策释放的红利相比,有不少市民担心准入门槛降低会不会产生大量“皮包公司、骗子公司”。对此,李忠贤表示,此次改革实施后公司数量会增长迅速,但市场会更加规范。因为本次改革还包括构建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和完善信用约束机制。未按规定期限公示年度报告、通过登记的住所(经营场所)无法取得联系等的市场主体载入经营异常名录等“黑名单”。对被载入经营异常名录或“黑名单”、有其他违法记录的市场主体及其相关责任人,将与相关部门建立联动响应机制,通过“一处违法、处处受限”,提高企业的“失信成本”。
【登记热潮】新登记企业同比增八成 4月底市场主体总数过19万
据聊城市工商局统计数据显示,自3月1日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实施以来,全市新登记企业数量较去年同期相比增长近八成,注册资本(金)总额、企业名称网上预先核准、电话受理咨询量等多项统计数据均有大幅增长。
李忠贤介绍,今年1-4月份,聊城市新登记市场主体15444户,同比增长43.9%,增幅位居全省第二位。截至4月底,聊城市共有市场主体194326户,同比增长25.2%,注册资本总额1867.8亿元,同比增长34.2%。反映出认缴制对活跃全民创业、优化营商环境的巨大促进作用。
另据了解,由于涉及改革的一系列配套政策尚待出台,不少申请人选择先核准企业名称,再等待正式注册。“工商部门受理的咨询数量也出现大幅增长,现场受理业务咨询和接到咨询电话次数均是平时业务量的好几倍。”李忠贤说道,“除了就认缴注册资本等现有政策进行咨询,下一步改革的内容,更成为受到企业热切关注的问题。”
【工商应对】“硬件”翻倍升级 “换位实践”转变工作作风
“让创业者和企业觉得便利,是这次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的目标。”李忠贤在接受大众网记者采访时说,日趋活跃的投资氛围更对工商部门的登记注册效率提出考验,聊城市工商局结合实际积极推进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做了大量改革前后登记衔接和准备工作。
为促进市场主体登记方便便捷,聊城市工商局借助行政服务中心平台,实行企业登记注册“四证联办”制度,进一步减少了前置审批,并向市委、市政府提交了《关于推进注册资本登记制度和工商注册制度便利化改革情况的报告》。
目前聊城市工商局已经完成了受理窗口和咨询热线等硬件设施的“翻倍升级”,与此同时,市工商局积极开展“换位实践”自选动作,以市场主体的身份体验办理注册资本登记和有关手续是否简约,出现问题能否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通过换位实践促进换位思考,切实推动了工作理念和工作作风的切实转变。
最后,李忠贤表示,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把聊城建成冀鲁豫三省交界地区审批环节最少、审批速度最快、审批效率最高的城市”的要求,聊城市工商局坚决贯彻执行国家、省关于工商登记制度改革精神,努力创造一流的营商环境,把“口袋”里的生产力全部掏出来,打造在全省及周边地市乃至全国一流的营商环境,让全市市场主体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