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635-8800121转601

投稿信箱:dzwlcjzz@126.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区县新闻 > 高唐县

高唐:仝玉兰四十载深情守护慰英魂

来源:大众网聊城   作者:   2014-04-14 17:42:00

关键词:

大众网聊城414日讯(记者 李龙 通讯员  刘杰 高温超)一碟贡品、一沓纸钱、一挂鞭炮、一锹培土,每逢民间祭日,她都会去祭奠长眠于烈士陵园的48名抗战烈士,从青春年华到年过花甲,四十载风雨无阻,她始终对烈士怀着无限敬仰和忠诚情感,传承着革命精神,感染、教育着周围的人们。她叫仝玉兰,是高唐琉璃寺镇徐庙村的一位普通村民。

  仝玉兰老人出生在一个贫农家庭,父亲是建国前的老党员。她自小深受党恩,对党和国家有着深厚的感情。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她嫁到徐庙村,从那时起,逢节祭扫村里的烈士墓,成了她的“分内事”。

  每年清明节,仝玉兰和老伴会早早来到烈士陵园,给陵园换上一面崭新的国旗,等待周围学校的中小学生来祭扫烈士墓。每年除夕,当人们吃着饺子看春晚的时候,仝玉兰和老伴在寒风凛冽或是雪花飘落的夜里给烈士送去热气腾腾的水饺。“我一不图名二不图利,就为不能忘记当年死在这里的战士,他们也不是我们这里的人,他们图的什么啊?他们打江山不容易,我们这些后人就不能忘了他们。”仝玉兰用最朴实的话语表达着对烈士们的敬意。

  仝玉兰的家人都非常支持她的义举。有一年清明节,陵园里的国旗杆断了,无法将国旗升起来,老伴徐庆玉就把一根竹竿固定在树上代替旗杆。人站在地面上只能把旗杆的下半部分固定好,春天风大,风一吹国旗摇摆不定,六十多岁的徐庆玉又爬上树,把旗杆的上半部分固定好,升起了国旗。2010年除夕,仝玉兰得了一场重病,实在出不了门,就找来二儿子,让他去祭奠烈士。二儿子当时不太情愿,想明天一早再去。经过老人一番教育,儿子慢慢懂得了母亲的心,和父亲一起为烈士们送去了热腾腾的水饺。

 

  徐庙烈士陵园经历了几十年的风雨沧桑。2012年,高唐县投资460万元对烈士陵园整修建设,这可乐坏了仝玉兰,隔三差五就来陵园看看工程进度,并不时给工人送来水果。20131029日,琉璃寺战斗纪念馆开馆暨徐庙烈士陵园落成揭幕仪式在这里举行,仝玉兰和老伴亲手缝制了一面国旗,现在就保存在纪念馆展厅内。开馆当天,老人一大早就来到陵园门口,等待参加仪式。仪式后,海军航空兵原政委单大德将军夫妇主动找到仝玉兰夫妇,感谢他们这些年来为烈士所做的一切。一位烈士的后人被老人的义举感动得热泪盈眶。仝玉兰说:“我会一直这样做下去,等我死了还有我的两个儿子,等儿子百年后,还有我的孙子。”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李鸿杰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