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聊城5月9日讯(记者 王倩)对很多母亲来说,母亲节能够收到儿女们的祝福是最幸福快乐的事,但在我们生活的城市,有一些母亲却因为孩子是自闭症患儿,就连被主动叫一声“妈妈”都是奢望。值此母亲节到来之际,大众网记者探访了这些被称作“星妈族”的母亲,体味她们在漫漫陪疗路上的笑与泪。
“星妈”高兴的展示儿子送的母亲节礼物
“星妈”赵女士:我的手,我的眼没离开过他一刻
心愿:希望他能去上幼儿园
帅帅(化名)今年4岁,2岁半的时候被确诊为孤独症。从那天起,妈妈赵女士就成了帅帅的“三陪”,陪吃陪睡陪玩。“从那天起,我的手,我的眼就没离开过他一刻。这个孩子太可怜了,我欠他的。”赵女士说。
2012年12月,帅帅来到聊城东昌智障孤独症康复训练学校做康复训练。赵女士的家就从临清搬到了聊城,和几个同有孤独症孩子的家庭合租了一个平院。“我们家有这种孩子,就怕别人异样的眼光。几个孤独症家庭住在一起,互相也有个照应。”就这样,丈夫在外打工挣钱,赵女士专职负责照顾帅帅。
康复学校的一个老校长教给赵女士一套按摩手法,赵女士每天晚上都坚持给帅帅按摩。赵女士自嘲说,家里有个孤独症的孩子,自己都快成了半个孤独症老师了。听说什么方法管用,就去学。听说什么吃的喝的有帮助,不管多贵多难买,都去买来。
2013年7月的一天,和往常一样,赵女士在教室门口等帅帅下课。帅帅的班主任蒋老师把帅帅领到赵女士跟前,说帅帅,快喊妈妈。“他一字一顿的喊了一声妈妈,一下子我就掉泪了,把我儿子搂到了怀里。”想起当时的场景,赵女士抹了一下眼角,“我儿子3岁了,终于会喊妈妈了。”
在康复学校,帅帅的变化越来越大。教室里有个钢琴,帅帅在琴边一坐就是半个小时。有老师在旁边的屋里跳舞,帅帅听到音乐就跑过去,在一旁静静的看着。“人家都说自闭症的孩子会在其他方面有惊人的天赋。老师也这样说,帅帅对音乐特别敏感,很可能在这方面是个天才。我也没盼望我儿子是什么天才,现在我就想着他能去上幼儿园就好了。”赵女士说。
“星妈”张女士:希望特别小,越小了越容易实现
心愿:他每天都有进步就足够了
来自阳谷县的张女士,10月怀胎生下儿子闹闹(化名)。闹闹7个月的时候突发脑炎,虽经治疗控制住了病情,但留下了后遗症。2007年,2岁的闹闹被确诊为自闭症,从那天起,张女士陪儿子走上了漫漫无期的康复路。
2008年4月,帅帅进入东昌智障孤独症康复训练学校做康复训练。在康复训练期间,每个孩子都需要家长全程陪伴。张女士在学校附近租了一间不足10平方米的平房,一人带着孩子在聊城住,现在已经住了6个年头。
“房子里只有一张床、一个柜子和做饭用的东西。”张女士说,为了省钱,她租的房子十分简陋,白天屋内光线也不好,孩子做作业都需要开着灯,因此很多时候,儿子放了学,她一般会让儿子在教室把作业做完再回家。
“刚来的时候,他什么话都不会说。现在不仅会说话了,还能自己穿衣、穿鞋,筷子也用得越来越熟练。张女士说,“孩子的每一点进步都让我特别惊喜,也特别想炫耀。孩子会喊人的时候,我见人都让他喊。可别人看到六七岁的孩子才会喊人,都是一脸异样的眼光。那个时候,做为母亲特别的受伤。”
谈及儿子的未来,张女士说,她对儿子的希望特别小,越小了越容易实现。“我就希望他每天都有进步就足够了。现在他会说话了,以后我希望他能写字,能生活自理。就这样,慢慢的实现吧。”
“星妈”高女士:没什么可以打垮自己,因为还有儿子要照顾
心愿:希望有个学校愿意收他
奇奇(化名)今年5岁半,3岁时确诊患有自闭症。去年年底,奇奇来到东昌智障孤独症康复训练学校。半年多,奇奇的妈妈高女士发现儿子每天都有进步。“他会说话了,虽然说得慢,说的时候是一个字一个字的往外蹦,但他开口了,这就够了。”高女士说,奇奇会喊爸爸时,奇奇的爸爸就拿着手机录了三四分钟的视频,视频里重复着奇奇和爸爸的对话。爸爸说,奇奇喊爸爸。奇奇说,爸爸。
高女士说,作为自闭症孩子的母亲,既坚强又脆弱。坚强的是,这两年多,她学会了面对,学会了乐观,觉得这辈子再也没有什么事可以打垮自己了,因为还有儿子要照顾。可前段时间,康复学校里有个8岁小女孩去了天堂。知道这件事后,高女士几天都没有缓过神来。“那个小女孩8岁了还不会喊妈妈,养了8年,她的妈妈都没能听她喊上一声。想到这,就觉得难受的要死要活的。”
去年六一儿童节,高女士送了奇奇一双滑冰鞋。“之前奇奇看到广场上有孩子玩滑冰鞋,每次都要看好久。送他双鞋,他看着也高兴。”可令高女士没有想到的是,穿上滑冰鞋没多久,奇奇就会滑了。“他平衡力特别好,连学都没学,穿上就会走了。”
奇奇一天天的大了,按正常孩子,这个年纪该上幼儿园了。问及母亲节最想对儿子说什么,高女士说,就希望我儿子以后能有个去处吧。等我儿子恢复好了,希望有个学校愿意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