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635-8800121转601

投稿信箱:dzwlcjzz@126.com

当前位置:首页 > 聊城新闻

聊城投用流动监测车“闻”空气

来源:聊城晚报   作者:王桢   2014-08-01 11:17:00

关键词:监测车 监测参数 污染因子 环境空气污染 流动监测

2012年7月,市区6个空气监测点开始实时监测PM2.5数据,并实时向省环保厅上传自动监测数据。“空气质量评价点位必须设置在能代表全市环境空气污染水平的区域,周围不能有明显的污染源,这样监测的数据才有代表性和说服力。

监测车全景1_副本.jpg

  2012年7月,市区6个空气监测点开始实时监测PM2.5数据,并实时向省环保厅上传自动监测数据。今年5月份,市政府投入资金,为原有15个县级环境空气站增加了PM2.5监测参数,并为每个县(市)、高新区、度假区增加1个空气站,共9个空气站。至此,我市实现环境空气自动监测全覆盖。

  不过,仍有市民感到,如果发生污染事故,只有固定的监测点依然不够。此外,固定监测点数据没有比对,也无法确定精确性。为解决这些问题,近日,我市新添一辆环境空气流动监测车,应对突发污染,以及与现有监测点数据进行比对,确保数据准确。

  流动监测 现场即出数据

  目前,我市市区监测点位置有区政府、二轻机、党校、海关、鸿顺花园、开发区。7月31日上午,在市委,记者见到了环境空气流动监测车。负责监测车运行的工作人员介绍,车子的玄机藏在车顶,到达监测点后,需要在车顶架起空气采样头等设备,进行大气采样工作。最后通过传输系统,这些“样品”进入车内的对应仪器,完成自动分析过程,监测点的空气质量怎么样,现场就能得出数据。与固定监测点一样,这些数据会进行上传与公布。

  工作人员介绍,每次外出“执勤”,一般需要两名操作人员。车内的监测设备和固定空气监测站内的设备基本一致,都可监测空气中PM2.5、PM10、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等污染因子的数据及气象参数,可以说是一个流动的空气监测站。它能随时获取周围大气信息,分析出数据。

  比对监测数据 填补监测空白

  据介绍,环境流动监测车上的仪器设备必须要确保系统电力充足,才可保证监测车持续工作,加上车身较大,因此要选择比较宽敞,且有电力供应的场地。此外,为了得到某一区域较准确全面的环境空气质量,需要利用10天到1个月的时间进行监测。

  “空气质量评价点位必须设置在能代表全市环境空气污染水平的区域,周围不能有明显的污染源,这样监测的数据才有代表性和说服力。虽然我市有了全面覆盖的固定监测点,但这些固定点只能代表、监控周边一定区域的空气变化,存在难以更全面和准确反映其他区域空气质量的问题。有了流动监测车,作为固定监测点的补充,将填补一些工业污染源等区域空气质量监测的空白。”市环保局工作人员介绍。

  “有了流动监测车,数据可与固定监测点进行比对,确保数据准确。如果有突发污染事故,也可以动用流动监测车。”工作人员说。

  第三方运营 确保数据真实

  市环保局监测中心工作人员介绍,按照省里要求,环境空气流动监测车与全市30个环境空气监测站一样,实行TO模式运营。即现有设备有偿转让、专业队伍运营维护、专业机构移动比对、环保部门质控考核、政府购买合格数据运营,在降低行政成本的同时,避免了地方行政干预,有效提高了环境监测数据质量和数据的可信度。

  “以往环境出问题很大原因就是县一级的监测力量过弱,容易造成环境事故反应和处理不及时。TO模式可以强化家门口的监测。此外,抛开运营与维护,环境监测人员可以把更多精力用在数据分析和使用上,强化监督、考核、质控以及新的监测指标的研究、监测等,做更该做、更有价值的事。”市环保局工作人员说。

  据悉,TO模式下,专业的社会化运营机构可以高薪聘请较少的专业人才辅以一般技术人员,完成大规模的监测运行,从而降低监测成本,提高监测质量。新模式增加的室外空气站整体比对也完善了监测质控体系,进一步提高了数据的客观性、准确性和公正性。同时,大量的基础性维护工作由运营单位负责,环保部门可将更多精力用来加强对质量控制的考核。

  为了避免运营单位弄虚作假,我市对运营机构实行严格的监管考核。“一旦发现运营单位弄虚作假就列入黑名单,永远不允许进入省内市场,并且把黑名单上报到环保部。”工作人员说。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张元亮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