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635-8800121转601

投稿信箱:dzwlcjzz@126.com

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要闻

【新闻延伸】聊城为何要实行"税银协作"?

来源:   作者:王传胜   2015-04-27 13:58:00

关键词:信用信息 社会信用体系 信用风险 征信系统 失信行为

4月27日,聊城签署"税银协作"协议,走在了全省前列。聊城将企业纳税信用信息加载到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并进行交换、共享和整合,不仅有助于银行发现优质客户,防范信用风险;还有助于增强企业诚信纳税意识,打击失信行为。对信用不良的企业进行适当约束,有效防范信用风险,充分发挥税务信用信息"守信激励、失信约束"的作用。

  4月27日,聊城签署"税银协作"协议,走在了全省前列。为何要实行"税银协作"?其重要意义和作用是什么?聊城将企业纳税信用信息加载到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并进行交换、共享和整合,不仅有助于银行发现优质客户,防范信用风险;还有助于增强企业诚信纳税意识,打击失信行为。

  有助于深化纳税信用结果应用,建立激励惩戒措施

  聊城市国家税务局党组书记、局长宋义海介绍,去年11月份,国、地税部门联合制定发布了《纳税信用等级评定管理实施办法》,进一步规范了评定内容、评定标准、评定程序、动态管理、激励监控。纳税信用等级评定的主要依据是纳税人上年度的纳税情况,主要包括纳税申报、税款缴纳、发票与税控器具管理、登记与账簿信息,纳税评估、税务审计、反避税调查信息和税务稽查信息等,并按综合评定结果,将纳税人划分为A、B、C、D四个等级。对不同等级纳税人,采取不同的管理服务措施,褒扬诚信,惩戒失信。对于A级纳税人,制定出台了多项激励措施,开展宣传表彰活动,提高依法纳税业户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对于B、C级纳税人,实施不同管理服务措施,鼓励依法诚信纳税,提高纳税遵从度。对于D级纳税人,将其信用结果通报相关部门,对其纳入"黑名单"管理。

  宋义海表示,为进一步深化纳税信用结果应用,拓展社会信用建设渠道,国、地税部门与市人行经过联系协商,研究探索了合作共享信用信息有效途径,将企业纳税信用信息加载到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并进行交换、共享和整合,每个企业都有信用记录、可核查、可追溯,形成一个完整的信用档案。各商业银行按照"褒扬诚信,惩戒失信"的原则,规范使用企业纳税信用信息,建立相应激励惩戒措施,为信用良好企业提供系列支持和优惠政策,对信用不良企业进行适当约束,以此促进社会信用环境改善。

  有助于银行发现优质客户,防范信用风险

  中国人民银行聊城市中心支行行长刘贤军介绍,国家对信用体系建设高度重视,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让失信者寸步难行,让守信者一路畅通"。目前央行征信系统已收录聊城市所有发生过信贷业务的2.1万户企业及392万自然人(占总人口约70%)的信用信息,全市商业银行395个分支机构全部接入央行征信系统,日均查询企业和个人信用报告4000多次,为提高居民和企业信用意识、改善信用环境、规范市场秩序发挥了重要作用。

  刘贤军表示,纳税企业信用等级是对企业涉税工作的一个综合评定结果,涉及90多项业务指标,对判断一个企业的整体资信情况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这必将有助于商业银行发现优质客户,防范信用风险。全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充分认识税务信用信息纳入央行征信系统的重要意义,在信贷客户选择、风险控制、信贷审批、利率定价等多方面综合运用企业税务信用信息,加大对纳税信用等级较高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在担保条件、利率定价、审批环节等方面给予优惠。对信用不良的企业进行适当约束,有效防范信用风险,充分发挥税务信用信息"守信激励、失信约束"的作用。

  有助于增强企业诚信纳税意识,打击失信行为

  聊城市政府办公室调研员杨连柱表示,当前,聊城经济实力显著提升,转型升级步伐的不断加快,各类市场主体在金融信贷、合同履约、商务谈判、项目投资等活动中,对信用记录、信用报告等产生了大量需求。推进聊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升企业形象、展现我市文明诚信环境迫在眉睫。近年来,聊城市政府把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摆到了重要议事日程,建设了"信用聊城"官方网站,加快社会信用体系的政策修订、平台建设、宣传引导等工作,大力推进信用信息成果应用,初步建立了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

  杨连柱介绍,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内容丰富,任务繁重。但最基础、最重要、最迫切的是建立信用信息系统,完善企业和个人信用记录;同时,健全守信激励失信惩戒机制,提高失信成本。聊城市国、地税部门与市人行签署纳税信用信息共享合作协议,该措施将在全市16家商业银行中全面应用。通过开展这项活动,必将加快聊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对于增强市场主体依法诚信纳税意识,打击失信行为,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促进金融稳定和发展,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和群众权益,推进政府更好地履行监管服务职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初审编辑:张元亮
责任编辑:李鸿杰

热点图片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