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最性感的白手起家女老板
胡敏珊(Christie ),香港香梦地集团(Charmonde Group)总...
-
住建部长的话不可信房价不降
谈及“国五条”调控下的房地产市场,华远地产董事长任志...
-
邹市明职业拳坛首秀八方热评
6日,奥运拳击冠军邹市明在澳门完成了他跨入职业拳坛的...
尴尬的村小:十年难招一教师
来源:半月谈网综合 作者:韩振 2013-05-21 17:09:00
重庆涪陵区白涛镇石门村小学位于海拔700多米的山上,距离城区有近两小时的车程,学校有219名学生,11名老师,属完全小学。记者近期到这所学校采访发现,学校面临着严重的教师结构性短缺,近十年没能招来一名教师,一名教师教五六门课程的状况普遍。
数学老师李廷军的音乐课
音乐课前,孩子们都满脸兴奋。记者悄无声息地走进教室,坐在最后一排一张陈旧的课桌上,成了这节音乐课的第20名学生。
上课的老师名叫李廷军,今年40岁,在这所学校已经工作了21个年头。他当年的专业是数学,现在除了教数学外,还要教语文、音乐、书法、体育等6门课程。本来算上校长,学校勉强能够为每个班级配备两名教师,但六年级的语文老师因病休假,李廷军只能所有课程一肩挑。这种生活已经持续了一个多星期。
斑驳的黑板上,工整地抄写着歌词。“同学们,今天我们学唱《歌唱祖国》。”李廷军说着,走到“力桑”牌录音机前,小心地按下播放键:“五星红旗迎风飘荡,胜利歌声多么响亮……”完整放了一遍后,李廷军便开始一句一句教给学生。
李廷军嗓子有些沙哑,但仍卖力地将声音提得很高,震得狭小的教室嗡嗡作响。孩子们都学得很认真,虽然已经连续多节课面对同一个老师,但每周两节的音乐课还是非常能够调动他们的兴趣。
很快,孩子们便将歌曲完整地唱下来了。李廷军便又做起“指挥”来,他的动作有些机械,有时甚至合不上拍,可孩子们的每一遍演唱,都深深进入记者内心。
一节课下来,李廷军难掩疲惫。“几年前国家就提倡素质教育,可是对我们边远山区来说这还非常遥远,我们没有必要的硬件,甚至没老师,很多课程虽然排在了课程表上,却没人能上,我教音乐真是力不从心。”他说。
十年招不来新教师
为缓解教师压力,石门村小学校长朱文友也教了4门课程。在他看来,教师短缺已经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我们学校11名教师中,50岁以上的有7名,其中两名年内退休,一名长期病假。”他说。
朱文友说,石门村小学原则上两名老师教一个班的所有课程,每名教师平均教3门课,每天上3课时。但由于老年教师多,经常有人请病假,一名老师6门课一肩挑的情况比较常见。2003年以来,学校连年向教育主管部门要老师,得到的答复都是“招不到”。
朱文友认为,学校地理位置偏僻是招师不力的主要原因。从涪陵区到石门村小学要转两趟车,走至少两小时的山路。此外,村里物资匮乏,连日常生活用品都无法买全。
与石门村小学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些靠近涪陵城区的学校师资相对比较充裕。涪陵区磨溪小学只有40多个学生,老师却有10余人;白涛小学230余名学生,教师也有28名。
工资待遇低也阻碍老师下乡。作为学校少有的几名拥有中级职称的老师,李廷军的月薪只有2800元左右,而在2009年实行绩效工资前,他的月薪只有1500元左右。
此外,教学资源匮乏难免让一些老师“无用武之地”。朱文友说,学校只有一台录音机、一台办公电脑,很难吸引音乐老师,即使来了,也难长期干下去。
期待新政策招来新教师
涪陵区教委党工委书记彭沛表示,石门村小学存在的教师短缺状况属“结构性缺失”。“重庆市有关文件要求农村学校师生比在21∶1至25∶1之间,按照文件,石门村小学的教师数量符合规定。”但他同时表示,农村学校学生人数整体偏少,因此相匹配的教师数量普遍不多,很多学校没有编制留给音体美的教师,只能让现有的教师多教几门课程。
近年来,伴随农村引进教师困难,农村学校教师的结构性短缺有演化成整体性缺失的倾向。“涪陵全区编制在农村学校的教师共有6184人,其中50岁以上1394人,如何填补他们退休后留下的空缺是个大问题。”彭沛说。
涪陵区教委组织人事科副科长蒋显全说,涪陵区龙潭镇第十七中学是区里重点学校,该校连续3年招地理老师,每次都是报考的学生嫌路远而不愿意去,实际上这所学校的条件要远远好于石门村小学。由此可想而知,为石门村小学补充一名教师该多么困难。
为了鼓励教师下农村,促进城乡教育均等化。从今年起,涪陵区地方财政计划每年拨款600万元,为边远农村学校设立20万至50万元不等的校长基金,主要用于教师的培训、奖励等。
石门村小学也得到30万元的校长基金,朱文友期盼这个基金能产生积极效应,为石门村小学招聘来新老师。“期盼国家的重视能够为乡村教育带来更多改变,农村的学生能享受到更好的教育资源。”朱文友说。(半月谈,记者 韩振)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