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女童被母亲遗弃吃发霉馒头蜗居
央视新闻 【小女孩吃发霉馒头蜗居地下车库】:小女孩...
-
京东聚美涉嫌知假卖假
对于购买“祥鹏恒业”店铺商品的消费者,聚美优品表示将...
-
浙江16岁少女厕所产子致大出血
28日下午,东阳警方向社会通报称,经公安机关调查:贵州...
未来汽车维修业有更广阔发展空间
来源:中国质量报 作者:张海燕 2014-08-01 07:56:00
记者日前在交通运输部官网上看到,为促进汽车维修业转型升级、不断提升服务质量,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汽车维修服务需求,交通运输部最近完成了《关于促进汽车维修业转型升级提升服务质量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的起草工作,并在官网发布以征求大家的意见。
记者日前在交通运输部官网上看到,为促进汽车维修业转型升级、不断提升服务质量,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汽车维修服务需求,交通运输部最近完成了《关于促进汽车维修业转型升级提升服务质量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的起草工作,并在官网发布以征求大家的意见。
《指导意见》提出了一个主要目标是:通过5年左右的努力,使汽车维修业基本完成从规模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市场布局和层次结构更趋合理优化,市场秩序更加公平有序,资源配置更加优质高效;基本完成从服务粗放型向服务品质型的转变,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诚信透明、经济优质、便捷周到的维修服务。
促进汽车维修业转型升级
为实现这个目标,《指导意见》提出了具体的实施意见。在促进行业转型升级方面,提出鼓励连锁经营,促进市场结构优化升级。提出将汽车维修园区、网点布局纳入城市建设、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促进汽车维修业发展与人民群众维修服务需求相适应。鼓励汽车维修、配件供应等优势企业在大型社区、公共停车场、客货运输站场周边布设连锁网点。对于开办连锁维修网点的,在经营场所所在的地级市主城区或者县、市行政区范围内,可以共享技术负责人和《汽车维修业开业技术条件》(GB/T16739)规定的大型维修设施、设备。鼓励骨干、龙头企业通过资本纽带、市场运作等手段,积极开展重组、并购、扩张,不断创新服务模式,延伸企业价值链,实现企业的规模化、集团化发展。
营造诚信放心修车环境
该《指导意见》还鼓励发展事故汽车、变速器、轮胎、玻璃维修等技术有特长、服务有特色的专修企业,不断满足市场多样化、个性化需求。要积极推进行业品牌建设,积极围绕营造诚信放心修车环境、加强社会公益公共服务等主题,积极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行业服务品牌。要求维修企业要牢固树立“安全汽修”理念,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有效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并提出树立绿色维修理念,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要求企业建立健全行业绿色汽修生产管理体系,制定落实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规章制度。力争3年内实现全国一、二类维修企业维修危险废物规范处置率达到100%。要不断拓展绿色汽修作业的深度和广度,促进绿色汽修常态化、长效化发展。
加强维修行业标准化建设
《指导意见》提出,要按照国家标准《汽车维修业开业条件》(GB/T16739-2014)要求,严把市场准入关,确保企业维修能力达标。维修企业要遵照《汽车维护、检测、诊断技术规范》(GB/T18344)等标准及汽车维修技术文件开展汽车维修服务,确保维修质量合格。要遵照《机动车维修服务规范》(JT/ T816)开展规范化的维修服务,提升维修服务质量和水平。
建立健全汽车维修质量纠纷调解、投诉处理的工作平台和机制。鼓励汽车维修配件自由流通;鼓励原厂配件生产企业向汽车售后市场提供原厂配件和具有自有品牌、商标或标志的独立售后配件;鼓励授权维修企业向非授权维修企业转售、提供原厂配件;要贯彻落实国家法律法规,保障所有维修企业享有使用同质配件维修汽车的权利;鼓励汽车维修配件供应电子商务发展,创新流通模式,加深与维修业的融合。
建立汽车维修配件追溯体系
《指导意见》还要建立汽车维修配件追溯体系,透明配件供应渠道,实现汽车维修配件可溯源、可追踪。全国二类以上维修企业在维修车辆时,要优先使用可追溯配件。要制定实施汽车维修配件分类及编码规则技术标准。鼓励发展第三方的汽车维修配件认证机构,强化配件质量和信誉保证。鼓励发展配件共同品牌,鼓励汽车保修设备开展第三方认证。建立汽车保修设备推荐制度,鼓励维修装备生产企业积极研发、生产各类先进适用的汽车维修诊断检测设备,不断增强我国汽车维修业的核心竞争力。鼓励维修企业采购、使用经认证和推荐的维修检测设备,保证维修质量和作业安全。 □ 本报记者 张海燕
责任编辑:郭显彪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