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地富豪数世界第五 中国有6.45
港媒称,有报告估计,中国将在10年内超过德国和英国,成...
-
俄方将卤水片当冰毒 卤水是用来
近日,一则俄方将卤水片当冰毒,扣押中国人的新闻引发各...
-
驻日大使谈抗日神剧:请勿忘国
现在的抗日剧已经变成抗日神剧,因为这些国产剧不仅夸张...
周氏家族居聊三百年名流辈出
来源:齐鲁晚报 作者:凌文秀 2015-03-09 13:38:00
近日,家居聊城公园附近的周兆来对记者讲述了家族历史的概况。七世周祖训(1869—1924),字式廷,候选增生员,直隶候补知县,历任大名县知县、开州知州,民国时任清丰、濮县知事。民国初期的李太黑抗捐事件发生在原堂邑县五圣村(今属东昌府区郑家镇)一带。
周兆来展示复印的老家谱.
近日,家居聊城公园附近的周兆来对记者讲述了家族历史的概况。据他介绍,300年之前来聊城安家的周氏始祖叫周明德,是“元圣”周公旦74代孙。清中期,周明德来聊城后,“积德厚施,见重乡里。子姓繁衍,遂为望族(《聊城县志》语)”。
今年52岁的周兆来,家里多有存书,字画满墙,其中有他自己画的鱼、虾作品,可见知名书香门第的意韵犹存。他手中的《东郡周氏族谱》记录了这门望族之家的人物繁衍和门风承传的过程。
文/片 本报记者 凌文秀
望族>> 三百年间,诗书继世、名流辈出
周兆来说,周氏家学渊源很深,祖先周公旦是周文王第四子,是西周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他当时受封周原,本为姬姓,氏号为周,爵位为公。其后裔世袭周公之爵称。周公旦制礼作乐,建立典章制度,成为儒学奠基人,被儒家尊称为“元圣”。
据《东郡周氏族谱》记载:周氏原籍安徽霍山县,累世承袭“翰博”。康熙三十五年,周明德的祖父周锦到曲阜,担任了周公庙里的“奉祀生员”(掌管守庙、洒扫的官员)。稍后,父亲周玉芝安家济宁。周明德,字殿文,喜欢游览山水名胜,来东昌府观光时,见这里风俗醇厚,就迁居到聊城。从此,周氏世代攻读诗书,考取功名,承接了祖风。尤其晚清、民国年间,周氏家族出了多位在地方上有着广泛影响的人物。
五世周维松,字月林,监生,候选直隶州知州,晋封资政大夫。六世周锜,字金声,光绪辛巳恩贡生,候选直隶州州判。周锜精通医术,尤其精于“越人术”(江浙粤闽之土药土方)。
六世周铨(1839—1916)字香溪,曾任日照、寿光、鱼台等县教谕,济宁直隶州学正,钦加五品衔,覃恩二品封典,晋封资政大夫。光绪三十三年(1907)曾监修光岳楼,至今光岳楼二楼上仍存石碑记载其事迹。
七世周祖训(1869—1924),字式廷,候选增生员,直隶候补知县,历任大名县知县、开州知州,民国时任清丰、濮县知事。曾荣获清廷三等宝光嘉禾章、七等文虎章、五等金质单鹤章,银质棠荫章,国史馆立传。
七世周祖述(1880—1958)字虞廷,附生,人称“周五爷”。在山东全省地方自治研究所毕业,先后担任聊城县地方自治研究所所长、大总统府军事处军事委员、陆军第二十师法官、直隶督办署参议、陆军第四十一师经理处长、第十军参议等职。尽管他在军政两界都做过官,却从来清廉自守,奉公守法,获得过六等文虎章、七等嘉禾章。
八世周家模,字绍棠,周祖述长子,师范毕业,民国前期任甘肃省政府教育厅长。同辈的周家庆则是一位革命志士,他早年在山东省立第二中学读书时就积极参加爱国运动。
典范>> “周大老爷”行善举,民众立“德政碑”
“我的族曾祖周祖澜,字荫泉,为清朝廪贡,中书科中书。民国年间在地方上很有威望,至今古城区老人们提及‘周大老爷’还翘大拇指呢!”周兆来颇为自豪地说,周祖澜(1864—1941)曾任河北试用通判、奉天县知事,兴绥盐场知事,荣获清廷二等宝光嘉禾章、二等文虎章。民国北洋政府时期,担任山东省咨询局议员,第一、二届国会众议院议员(人们习惯称为“京议员”)。后解职还乡,终生未再出仕。
周祖澜是当时著名的开明绅士。他积极热心参与公益事务,造福桑梓,惠及大众,被民众尊称为“周大老爷”。据《东昌老街巷》记载,周祖澜一生多行善举、义举,其中有两件大事:一是劝止红枪会攻城闹事;二是力阻官兵镇压李太黑抗捐举动。
民国十六年(1927),正值国民革命军北伐之际,鲁西一带军政当局无暇顾及政务,王金发匪帮乘虚盘踞县城。东郊民团组织 “红枪会”又起义攻占县城,于是兵临城下。当时,城内商户担心战事一起钱财不保,于是承诺红枪会只要退兵,宁愿给他们一大笔钱。众人力请周祖澜出面调停。周祖澜对红枪会晓以利害、许以金钱,终于使他们退兵十里。不料商户不肯履行承诺。土匪们为得钱财,将周祖澜绑在树上,以人质相要挟。众商户不得已勉强出钱,土匪们大饱私囊后才撤离。周祖澜为百姓免受战火之灾,忍辱负重,舍己取义,被世人誉为“仲连身后又一人”。
民国初期的李太黑抗捐事件发生在原堂邑县五圣村(今属东昌府区郑家镇)一带。以李太黑为首的农民,请求官府减免赋税。官府将抗捐行动定性为造反,呈请上级调兵镇压。李太黑见事态严重,准备与官兵同归于尽。周祖澜为地方安宁而出面力劝官府息事宁人,又对李太黑晓以抗拒之利害。使李太黑改抗捐为缓纳,官府也息战退兵。城乡民众感其恩惠,便在文明街南口为他立了一通“德政碑”。
聊城沦陷后,日伪多次请周祖澜出任政府职务,都遭到婉言回绝。但他在坚持正义的前提下,利用日伪对他的信任,拯救了许多被捕入狱的进步青年。对周氏家族历史做过研究的东昌府区政协文史研究员高文广说,曾有八路军地下工作者找到周祖澜,打算将范筑先棺木从古城内“盗”出,移至解放区,以便于抗日军民凭吊纪念。周祖澜理解抗日军民对范筑先将军的敬仰之情,同意帮忙。后因患病,卧床不起,此事作罢。
家风>> 后人好学上进,秉承先人家风遗训
高文广介绍,按照清末《聊城县志》上的记载,周明德的父亲周玉芝“性宽和,好施与。”周明德“性耽诗书,不阿时俗。”“积德厚施,见重乡里。”“孙曾以下,学优而仕,世济其美。”周明德六世孙周锜,“好读书”、“有延珍者虽雨夜不辞”而且“轻财好义,乡里重之。”
相关文史资料还记载,周祖述为官期间“不贪污受贿,不仗势欺人”“告老还乡后仍然两袖清风。”周家模“人性诚厚,待人谦和”,在被“劳改”期间依然“性情豁达,随遇而安”。周祖澜更是“为民请命,为地方谋福利。”“不阿附当权,敢于官府讲理。”
“从这些记载和评价看出,周家人具有谦虚好学、谦和厚道、轻财好义等传统美德。”高文广说,一般家族都有遗传基因,“周氏后人秉承了先人的家风遗训,多数人好学上进,为人宽厚,在单位、朋友之间、以及社会上有着良好声誉。”
周兆来讲了三爷爷周家庆的一件小事。七七事变后,周家庆投身范筑先将军部队参加抗日救国。后来,有人写作这段历史时,把周家庆的部分事迹误写成了别人的。当作者了解到自己的文章出现了错误时,就对周家庆表示歉意。周家庆一笑了之,他说:“都是为抗日工作,不分彼此。”由此足见他承接了家风中的宽厚谦让精神。
周家人还普遍好学,具有书香门第的传统。周兆来自己就是一个好学上进的人,从十几岁就喜欢临池习字、写生练画,经常找地方书法名家请教指点。经过长期勤学苦练,他的鱼、虾作品及书法在一些大赛中都获过奖,也被报刊多次报道过。
责任编辑:李鸿杰
热点图片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