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肝病患者的福音——市二院成功开展新模式下的“人工肝”诊疗技术
来源:大众网 作者: 2015-07-29 14:32:00
大众网聊城讯 众所周知,我国是乙肝大国,据统计,我国现在有病毒性肝炎及脂肪性、免疫性等各类肝病患者逾1亿人,肝病已成为严重威胁国人健康的重要疾病。如今,随着“人工肝”诊疗技术的成熟运用,又给众多的重型肝病患者带来了重生的希望。
说起“人工肝”,不少人会认为就是人工制造的一个肝脏,把它安装到患者体内代替肝脏进行工作。到底是不是这样?带着这个疑问,我们走进了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病床上,患者的肝脏这会儿正在“休息”,代替它工作的,是床边的一台机器。这台仪器可以暂时代替患者的肝脏功能,通过体外循环,快速排出毒素、补充营养。重症肝患者,一旦急性肝衰竭,就可以用它来“救命”,让衰竭的肝脏起死回生。原来,这台机器就是神奇的“人工肝”。
据消化内科副主任杨茂梧介绍,所谓“人工肝”诊疗技术,就是一种利用血液净化技术暂时替代肝脏功能,使肝细胞得以恢复再生,并最终挽救病人生命的医疗新技术。“人工肝”是借助体外循环装置,通过血浆置换、血浆吸附、血液滤过、血浆灌流等方式方法,有效吸附和清除血液中的炎症物质和毒物,补充蛋白质和凝血因子维持内环境稳定,暂时替代肝脏功能,使肝脏得到休养生息,肝功能得到改善。其作用原理是基于肝脏损伤的可逆性及肝细胞的强大再生能力,运用“人工肝”技术,清除人体内的有毒物质和有害细胞因子,阻断这种恶性循环,促进肝细胞再生。通过这种“人工肝”辅助治疗,可以尽可能维持和延长患者存活时间以等待肝细胞修复,从而改善肝脏各项基本功能,同时,在内环境改善的情况下也可以避免肝脏移植,对实在不能恢复的肝脏,也可通过这种治疗暂时改善术前身体状况,争取等待供体肝脏的时间,为肝脏移植和其他治疗做好准备,从而降低重型肝病、肝功能衰竭患者的死亡率。
50岁的吴先生是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去年,陈先生精神状况极为不佳,体检时发现胆黄素严重超标,经检查诊断,陈先生的肝脏功能已经出现严重衰竭,近期从省千佛山医院回转至聊城市二院消化内科做进一步治疗。经过杨茂梧主任对其病情的认真分析后,决定为他采用目前重症肝病患者最适宜的“人工肝”技术——血浆置换+持续血滤。经两次人工肝及内科综合治疗后,患者胆红素明显下降,腹水消失,血凝恢复正常,出院后继续口服药物治疗,目前各项指标均恢复正常的他已能够像正常人一样生活了。
据了解,“人工肝”技术主要有三类,即非生物型人工肝、生物型人工肝及混合型生物人工肝。目前开展的非生物型人工肝即血液净化技术,包括血浆置换、血浆置换联合血浆灌流以及胆红素吸附等等,这种方法较肝移植手术,治疗成本低得多。重型肝病患者如果采用“人工肝”进行早期治疗,成功率可达80%。肝衰竭中期患者治愈好转率也在60%以上。聊城市二院消化内科的“人工肝”治疗技术自开展以来,已渐渐从稚嫩逐渐走向成熟,接受治疗的患者均获得极好效果,这其中也不乏有从全国各地其他医院慕名而来的患者。如今,此项技术已为众多的重症肝病患者解除了痛苦,带来了福音。
附注:“人工肝”诊疗技术适应症: (1)各种急慢性重型肝炎肝衰竭;(2)肝硬化失代偿期合并肝肾综合征、肝性脑病及高胆红素血症;(3)各种酒精性、药物性、自身免疫性肝病等疾病导致的胆汁淤积性肝炎合并高胆红素血症;(4)肝移植手术前支持治疗;(5)预防及治疗多脏器功能衰竭。(张 鹏)
责任编辑:林永海
热点图片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