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635-8800121转601

投稿信箱:dzwlcjzz@126.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山东新闻

济南停车泊位增长远不及汽车增速 净路后车停哪儿?

来源:济南日报   作者:陈长礼   2015-03-25 11:22:00

关键词:停车泊位 停车设施 停车难 路外停车 路侧

87.4%、5.27%、7.33%,这是目前济南配建停车泊位、公共停车泊位和路内停车泊位的占比。“这就造成了一方面配建停车场和路外公共停车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另一方面路内停车泊位车满为患,引发交通堵塞。

济南停车泊位增长远不及汽车增速 净路后车停哪儿?

济南停车泊位增长远不及汽车增速 净路后车停哪儿?

  停车设施配比和供需理念都有待调整

  87.4%、5.27%、7.33%,这是目前济南配建停车泊位、公共停车泊位和路内停车泊位的占比。根据《济南市停车设施专项规划(2010-2020年)》要求,以上占比应该是80%、15%、5%。

  那么,问题来了——占比最高的配建停车场要么分时段闲置,要么不对外开放;公共停车场倒是众车皆宜,但是缺口最大;路内停车泊位占比超标,不规范就添堵。随着交警净路行动和停车集团规范停车的展开,车该停到哪去呢?

  连日来,记者调查发现,济南停车设施的配比失衡、供需失衡问题的确存在。解决开车堵、停车难的痼疾,需要相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和每个车主的共同努力、通力配合才行。

  停不了的

  停车泊位增长远不及汽车增速

  市停车办的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11月底,市区汽车保有量达到93.9万辆,比上年增长16.2%,较大型城市年均13%的增长率还高出了3.2个百分点。而目前,济南市区的在用停车泊位总量为43.7万个(配建停车泊位38.2万个,公共停车泊位2.3万个,路内停车泊位1.7万个,路侧包括路外和开放式小区停车泊位1.5万个),按照国际通行1:1.2的车辆泊位比测算,济南市区至少需要112.68万个停车泊位,现缺口为68.98万个。

  单就配建停车泊位而论,记者采访获知,济南的新建住宅、办公、商业等建筑的停车设施规划是参照2012年3月1日开始试行的《济南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试行)》标准执行。标准中要求新建、扩建、改建各类建设工程应当配建相应的停车设施,并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实施。

  济南市停车办联合有关部门在前期核查基础数据时发现,2005年至2014年的10年间,济南市配建停车泊位总计规划审批数为557149个,至今,其中尚有约18万个虽审批完成但未建成投用。

  “车越来越多,对停车位的规划要求肯定也越来越严。”济南一级注册建筑师李先生称,目前济南的新建小区停车位规划基本能达标,回迁房、保障房等会低于这个标准。现在规划验收也越来越严格,“以前有的建筑单位只出示报规图便可通过审核,而现在相关部门会查施工图,两图一致才可以通过验收。”

  规划系统相关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小区停车的管理主体是多元化的,并不是一个部门说了算、管得了的,按照规划要求,开发商在前期对楼盘设计规划时,要考虑规划停车位,力争让市民在买房时每家每户都要有停车位,规划验收时如果停车位达不到设计要求的刚性指标,就不发规划核实证,没有规划核实证,就不能办理房产证。

  对于公共停车泊位,济南市从2012年2月1日起即实施了《济南市鼓励公共停车场建设暂行规定》,其中不乏政策支持。但从实际运行来看,效果并不理想。市停车办的数据显示,2012年即申报建设的23处公共停车场,至今仍有19处未建,仅有1处完成建设尚待投入使用,另外3处还在建设当中。

  停不下的

  济南高层建筑配备车位普遍不足

  相信不少济南人有这样的体会,开车出门逛街、购物,找停车位的时间比逛街时间还长,甚至有车主找一圈也找不到停车位,只得直接开车回家。

  记者调查发现,参照规划要求,目前,济南办公建筑一类中,每100平方米的停车位配比最低为0.5,商业一类中,最低配比为0.3。其中,办公大楼和商业楼能完全达到标准的寥寥无几,尤其是办公与商业一体的建筑大楼,离达准更远。

  济南市区的众多高层楼宇目前普遍存在配备车位不足的情况。以位于纬二路上的山东商会大厦为例,该楼宇地上33层,高度130米,建筑面积8.2万平方米。按照最低配比标准,该大厦至少

  应配备400余个停车位。然而记者探访发现,山东商会大厦地下车位仅有200个左右。

  一些建筑年代较早的高层楼宇停车位配备不足的问题更为突出。汇宝大厦建于1995年,地上25层地下4层,建筑面积4.6万余平方米。根据商场、餐饮娱乐、写字楼等最低配比标准计算,至少应有200个停车位。而市中区交警大队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汇宝大厦目前只有20余个车位,只能协调周边单位停车场来满足汇宝大厦停车需求。

  另外,一些超高或高层建筑项目如大型商场、宾馆、市场等没有按批建要求建设停车场,停车泊位严重不足的情况也不少见。

  这样的情况同样存在于济南的老旧居民小区中。来自市停车办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济南市区的路侧包括路外和开放式小区的停车泊位共计1.5万个,为解决老旧小区停车难问题,前期济南各区均加大投入展开了社区“微循环”规划设计和提升改造,充分挖掘道路资源并规划设置了部分道路停车泊位,但济南目前的大部分老旧小区停车泊位长期无人管理,标志、标线缺失,严重影响了车位使用和社区道路畅通。

  据了解,有关老旧小区的停车位配备,相关部门除了按《济南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及《鼓励公共停车场建设暂行规定》、《物权法》相关规定执行外,还要经过小区三分之二业主同意。这对大部分处于开放式管理状态的老旧小区来说难度较大。

  停不满的

  配建和公共停车场利用率大多偏低

  我们的车真的已经无处停放了吗?济南市停车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也不尽然。

  据了解,在目前我市停车设施的总体构成中,单位内部和住宅小区的配建停车泊位大部分利用率偏低。白天时段小区停车位大量闲置、夜间时段单位停车场大量空闲。另外,大部分配建停车场不对外开放。

  “这就造成了一方面配建停车场和路外公共停车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另一方面路内停车泊位车满为患,引发交通堵塞。”济南市停车办相关负责人说。

  2014年5月市停车办成立至今,济南市、区两级的停车办把工作的重点之一放在盘活停车资源上。截至目前,通过文明理念宣传和路外停车资源挖掘,他们已争取15家单位内部的停车场共计2786个停车泊位对外开放;通过“微循环”改造提升和规划调整,在124个开放式小区设置了1.5万个停车泊位;通过停车场专项整治,对13家将配建停车场挪作他用的企业下发了整改通知书,对51起违规私自占用停车泊位的行为进行了查处,恢复停车泊位326个。

  但另一方面,企事业单位尤其是车主意识的转变仍迫在眉睫。据不完全统计,一直以来,车主更倾向于选择停放方便的道路停车泊位,即便附近有开放的配建停车场或公共停车场也不前往。另外,新建住宅小区地下停车泊位的只售不租也造成目前利用率不高的现实。外来的车辆无法入内短租,小区内的车辆被动辄10至15万元的车位单价吓跑,都直接导致了车辆更多地停到了道路停车位上。

  据介绍,目前,除了通过文明理念宣传、争取更多配建停车场对外公开之外,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稳步推进”的原则,济南市停车办正对公共停车资源的建设、管理和运营模式进行更加深入地研究,探索更加符合济南实际、更加行之有效、更加适合市场经济规律、更加符合市民期盼和需求的公共停车资源建设管理运营机制。

  连日的探访中,除对停车改革的大讨论之外,记者也发现了众多有车一族的理念转变,1公里内步行,3公里内骑自行车,5公里内选择公共交通的“135”绿色出行方式重被拾起,这正是相关部门所一直倡导和希望看到的。

  他山之石

  “潮汐式”解难题

  上海浦东塘桥社区通过“潮汐式停车”,解决停车难问题。在南浦大桥下,一墙之隔,曾经是这样:白天,永业大厦里车子多,“溢出”到浦东南路边停着,隔壁的国地公寓里却有空车位;夜里,国地公寓的车子回家了,“溢出”到路面,永业大厦里的空车位却很多。“潮汐式停车”就是,白天将永业大厦多余的车子停进国地公寓;夜里,将国地公寓没处停的汽车开进永业大厦。错时互补,解决了双方的“停车难”问题。

  陕西西安:

  多建车位免配套费

  陕西省西安市规定,单独立项的公共停车场和配建超出规定的泊位面积全额免缴城市配套费;地下停车场兼顾人防需要,免收人防易地建设费;需临时占用绿地的,免收临时占用城市绿地补偿费;需临时占用城市道路的,免收临时占道费、挖掘修复费。建设公共停车场还有资金补助,按照一二三类区域,补助由2000元~20000元不等。此外,地下停车场一律享受20000元/泊位的补助。

  美国:

  出售“停车位月票”

  美国的专用停车场都是自己定价,政府部门不干涉,唯一要求是须在入口处明码标价。短时间临时停车的收费最高。超过24小时算长时间泊车,价格相对低些。一些停车场还对稳定的老客户,出售更便宜的“停车位月票”,总价在平时价格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在美国,路边停车白天必须打表计费。为了方便晚上居民停车,通常规定,到了晚上一定时间,停车不需再打表计时,而周日整天都免费。

  日本:

  没车位不给上牌照

  日本政府仅涉及停车方面的法律就有五六部之多。该国规定,个人或单位在买车时,都必须出具拥有固定车位的证明,这种固定车位既可以是自有的,也可以是长期租借的,车位必须在离单位或者住所500米至2000米的范围之内,否则交管部门将拒绝给新车上牌照。为杜绝乱停车,交管部门会发给新车一个停车位证明标志,以便有关方面随时进行检查。本版统筹:李宝玉采 写:本报记者 王宝泓 潘庆照摄 影:本报记者 陈长礼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张令可

热点图片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