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聊城11月18日(记者 李长振 通讯员 任睿)初冬时节,伴着明媚的阳光,穿行于闫寺街道办事处的大街小巷,目及之处垃圾难觅;步行其中,远远看去一排排整齐的房屋都穿上了黄色上衣,棕红色的裙子,“讲究个人卫生 革除不良陋习”“推进城乡一体化的绿底白字的宣传标语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美丽。闫寺街道办事处宣传委员王丽告诉我们,这主要得益于办事处实施的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

“垃圾桶前的文明”

大屯村街道新貌

干净的村胡同

秦庄村宣传标语

凤凰集村街景
“我们深知搞面子工程是治标不治本,所以一开始就是全面动工,每个村都变化很大,统一粉刷,大小村庄统一整理,初期的评比成绩并不是很理想,但是后来也就越来越好了。”闫寺街道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开展以来,闫寺街道做到了“宣传、组织、人员、标准、措施、奖惩”六到位,在全办事处掀起了环境集中整治的高潮。尤其自10月12日全区第二次集中检查评比以来,继续加大力度、强化措施、提升标准,按照打造“精品村庄”的目标,进一步严格标准,精细操作,对各村死角死面进行了彻底清理。
领导带头 高标准起步
“为大家服务是我的责任,既然做了这项工作就要把它做好。”大屯村支部书记曲宏伟坚定地说。大屯村有2000多户村民,一千多亩地,五条大街,时间紧任务重,曲宏伟而又是46个行政村唯一一个女支部书记,每天早上顾不得洗漱就急忙赶到村里去到扫卫生,对于不配合的农户还亲自骑着自行车挨家挨户进行劝说,二十天的时间就将整个村变了面貌。如今走进闫寺街道大屯村映入眼帘的是干净整洁的村容村貌,扑面而来的是新农村建设的徐徐新风。
曲宏伟仅是闫寺街道党员干部的一个代表,各党员干部以身作则,带头投身到清理活动中,党员要比群众多动脑子,多出汗,早晨要比群众早到,晚上要比群众晚走。按照打造“精品村庄”的目标,制定了统一的卫生整治标准,各村严格按照标准进行卫生整治,在完成存量垃圾、“三大堆”的清理后,对“五边一口”进行认真清理、精细打磨,确保不留一处死角,高标准完成整治任务。
截止目前,已累计出动人工21870人次;动用机械3000余台次;清理存量垃圾、三大堆4万余立方;清理村庄道路260万余平方米;粉刷外墙120余万平米,疏通排水道82公里。对聊临路、凤凰路、闫梁路进行了高标准养护,修复了路肩边坡、清理了路边沟,总上土量17000余方,总投资近100余万元。到现在,各村的集中治理已全部完成,长效机制已经建立,垃圾中转站已完成选址。
广泛宣传 倡导全民参与
“我们村都是自觉打扫,每家都有义务工,就连小孩的环保意识也提高了,每次吃完小零食,都主动跑到垃圾桶前将包装袋扔进去。你看现在我们村卫生打扫的多干净,看着自己心里也亮堂。”秦庄村带着孙子晒太阳的50岁的李巧芝见到记者高兴的说。
城乡环卫一体化正赶上秋收季节,秦庄村通过村广播循环宣传环卫一体化的好处,发动村里村民每家出一到两人的义务工,让他们亲身感触环卫一体化的工作,共投入人力100余人,并号召村民对于自家门前的墙下、排水沟周围等地方进行清理。
为切实提高群众对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的认知度,闫寺街道出动了7台宣传车,发放了两万多份明白纸,悬挂了宣传条幅240余幅,粉刷墙体标语150余条,张贴公告130余份,粉刷宣传漫画70余幅。通过宣传,目前各村群众已被广泛发动起来,每天主动打扫自家房前屋后卫生,并能自觉的清理主干道路垃圾,在全办事处形成了全民动员、人人参与的浓厚氛围。
强化责任 树长效机制
“村里配备的保洁员我们每天都打扫,还有监督员呢。”65岁的李大爷一边平整土地一边告诉记者。凤凰集村是有名的革命老村,自整治以来,将每个胡同的治理都细分到具体人负责,还成立了监督委员会,也投入了一体化的热潮。
自整治以来成立了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督导组,对各村工作情况进行不间断巡查督导,发现问题,立即责令整改;对工作进展缓慢、标准不高的,进行严肃批评或组织处理;各家各户在自觉打扫自家房前屋后卫生的同时,积极参与到全村的环境整治中来。
目前,街道对各村进行两次集中评审。对排名后六位的村由支部书记、包村干部进行了单独诫勉谈话;同时,也加大了对管区的奖励力度。评审由科级干部、管区书记打分,根据总的得分排出名次,鼓励先进,激励后进,先进帮后进,形成环境整治不放松的长效机制。
“抽到哪个村庄都没有问题。”闫寺街道办事处党支部书记王章面对评比充满自信。正是有了真抓实干才有了这样的踏实。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闫寺街道扮了家园,亮了村庄,换了气象,暖了民心,俨然走在了和谐文明乡村的征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