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张道成真情为民四十年
来源:大众网聊城 作者:李乐涛 2014-05-29 18:06:00
关键词:张道成;1980年;姜楼镇;为民;沉沙池
" 办集体企业,鼓励村民搞养殖、外出务工、学做小买卖,张道成在一个个"别处"仔细琢磨。从1980年王小楼村第一个村集体企业面粉厂开始,张道成几次"转行",从面粉加工到灵芝种植,从蔬菜速冻到汽配制造,张道成没少"摸爬滚打"。
聊城张道成:真情为民四十年
记省劳动模范、东阿县姜楼镇王小楼村党支部书记张道成
大众网聊城5月30日讯(记者 李乐涛 通讯员 董长林 马兵 秦祚龙 杨学昊)初见张道成,给人的印象就是一位热情厚道的长者。细品,才真正从这位老支书身上感受到他真情为民的诚挚情怀。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曾说:一个人爱的最高境界是爱别人,一个共产党员爱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张道成正是怀着对群众深深的爱,用四十年的努力和忘我,从点点滴滴做起,扎实工作,踏出一串串平凡而又闪光的足迹,书写了一条真情为民的人生之路。
40年光阴,4000亩土地,5000万方沉沙,2.5亿方清水,沉下来的是致贫的淤沙,流出去的是滋润万民的汩汩清流
4月17日早晨,天刚刚下了一场雨,微凉。走在王小楼村北的沉沙池边,一阵阵风吹来,令人心旷神怡,顿觉清爽透心。张道成像往常一样,早早起床去村里四处走走、看看。张道成步子迈得很慢,多年的腿疾让他走路时间稍久就不得不歇一会儿,停步在王小楼村西北角,从西往东依次排列着为引黄济津工程挖建的三大沉沙池,整个沉沙池区一目了然地分成两片,一片是清澈的水面,一片是茂密的树林,几位村民在水边悠闲地垂钓,“喳喳喳喳——”树林里传来喜鹊欢快的叫声。看着眼前如画的景色,张道成不由地想到了那难以忘怀的过去:“三个沉沙池占村里土地4000多亩,没有地种群众吃啥?当时老百姓服从大局,发挥‘龙江精神’,硬是把1000多亩已经种了多年的枣林砍掉,挖出了今天的一号沉沙池。”曾任王小楼村党支部书记、会计,今年已是78岁高龄的韩道常老人接过话茬,“后来新建二号池、三号池,村里4000多棵枣树、苹果树全都砍掉了。再心疼也没有法儿,都是为了响应国家建设号召。”
沉沙池是建成了,但随之而来的则是困扰王小楼村40余年之久的大问题——土地严重沙化、盐碱化。张道成说,“引水渠从南往北通到王小楼,水洇得地下盐碱越来越严重,土质是一年不如一年。泥沙沉淀淤积,沙地越来越多,群众编了个顺口溜:一天二两土,白天不够、夜里补。”村支部委员张立生听了不住地摇头,“之前村里种棉花,刚用小耧钩耧过去,一阵风过来又把棉花苗盖上了。晚上来阵风,觉都睡不安稳。”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李鸿杰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