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635-8800121转601

投稿信箱:dzwlcjzz@126.com

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要闻

促进济聊一体化发展 力争建设济南机场聊城“虚拟空港”

来源:聊城晚报   作者:   2014-06-30 08:52:00

关键词:聊城 中原经济区 济南机场 省发改委 保税物流

目前聊城是国家和山东省打造的“一区一圈一带”发展战略的叠加区,具备了“东融西借”的重大机遇。下一步,聊城将重点强化与省会济南的全面对接和融合,促进济聊一体化发展,力争建设济南机场聊城“虚拟空港”。

  ◎实现以出带进,增强对外“融合度”

  ◎推进园区建设,加快经济“外向度”提高

  ◎创新工作机制,营造环境“美誉度”

  ◎发挥比较优势,提升产业“关联度”

  近年来,聊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开放型经济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不遗余力推进各项工作,全市外经贸工作保持了持续稳定增长。

  而且,目前聊城是国家和山东省打造的“一区一圈一带”发展战略的叠加区,具备了“东融西借”的重大机遇。

  下一步,聊城将重点强化与省会济南的全面对接和融合,促进济聊一体化发展,力争建设济南机场聊城“虚拟空港”。积极加强与我省东部地区协作,主动承接产业转移,建设“无水港”。积极加强与西部隆起带兄弟市合作,尝试发展“飞地经济”。全力争取将聊城纳入首都经济圈发展规划。

  对外贸易综合指标首入全国百强市行列

  坚持外资、外贸、外经“三外”协调发展,加强内外合作联动,既增强开放动力,又扩大内需消费。全市对外贸易综合指标,首次跨入全国百强市行列。

  聊城充分发挥产业集群优势。依托有色金属、新能源汽车、绿色农产品、生物医药、生态造纸等特色产业,大力实施“万亿工业” 和“3+5”千亿产业园战略,增强出口产业集群效应。

  聊城培育了一批在国际市场有较高知名度的出口产品及中通客车、凤祥肉食、银河纸业、阿胶保健品等出口品牌;创建了中通客车、华泰化工等科技兴贸出口创新基地,莘县、阳谷的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临清的面料基地及轴承基地,冠县的彩涂板镀锌板基地等7个省级外贸出口基地和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基地集聚效应不断显现,出口产品国际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强力推进“海外聊城”建设,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支持有竞争实力的企业“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开展境外资源合作开发,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成为聊城经济新的增长点。

  截至2013年底,我市累计批准境外企业69家,中方投资45592万美元。投资国家包括亚洲、欧洲、非洲、美洲和大洋洲的17个国家和地区;投资领域涵盖了金属矿产资源开发、棕榈树种植、机械制造、食品加工、纺织品生产等多个行业;投资类别和方式包含了投资新设、参股并购、合资合作、境外加工贸易等。

  信发集团、祥光铜业等企业先后在国外建立了原料基地。其中,信发集团斐济铝土矿开采项目矿区总面积11.7万公顷,是斐济首个铝土矿开发项目。祥光铜业在赞比亚、刚果(金)等国家获得10多个探矿权,覆盖面积达6000多平方公里。

  而冠丰种业在巴西购买了5万公顷土地种植棕榈树,并在当地加工棕榈油,成为山东省农业“走出去”的最大项目。

  我市建立高层推进对外开放工作机制,加强涉外部门的团结协作,完善外经贸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抢抓“一区一圈一带”战略实施重大机遇,出台一系列促进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意见。设立专项资金,加大了对开发区建设、市场开拓、利用外资、企业“走出去”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为企业办实事、解难题,引导企业不断改进技术、提高装备水平,增强产品国际竞争力。

  位居发展战略的叠加区 增强对外“融合度”

  聊城是国家和山东省打造的“一区一圈一带”发展战略的叠加区,既能享受国家批准的中原经济区的政策,也能享受山东省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和西部经济隆起带的政策,这在全省17市中是独一无二的。

  作为“一圈一带”11市成员之一的聊城,无疑迎来了巨大利好。省里明确提出要建设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和西部经济隆起带,两大战略都包含了聊城;加上成功加入中原经济区,聊城纳入了“一区一圈一带”三大战略版图,成为国家和全省重点区域发展战略的叠加区,具备了“东融西借”的重大机遇。

  面对难得的发展机遇,聊城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东融西借、跨越赶超,建设冀鲁豫三省交界科学发展先行区”的奋斗目标。

  东融,就是全方位融入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和山东西部新的经济隆起带,重点是融理念、融环境、融交通、融产业、融市场,在融入发展中实现在山东西部率先崛起。西借,就是借助中原经济区这个国家级战略大舞台,借政策、借空间,在中原经济区保持优势地位,发挥先行示范作用。

  聊城发挥比较优势,提升产业“关联度”。发挥我市特色产业优势,主动与区域内关联度高的大企业、大集团对接,通过强强联合、结为战略联盟等多种形式开展合作,共同做大做强产业规模。发挥我市文化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联合区域内各市特别是东部的济南和泰安,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加大旅游资源整合力度,共同建设一批大型文化旅游项目,打造一批影响力大的知名旅游品牌,迅速把我市文化旅游业做大做强。

  实现以出带进,增强对外“融合度”。抢抓“一区一圈一带”战略发展机遇,推进发展规划、基础设施、生态建设等一体化,聊城积极主动与冀鲁豫周边的德州、济南、濮阳、邯郸等九城市对接,努力做到衔接到位、互补互动、融合发展。先后与济南市政府、省发改委、省建行、科技厅、农业厅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推进园区建设,加快经济“外向度”提高。全力推动市开发区、高新区和八个省级开发区科学先行发展,市开发区、高新区力争两三年实现地方财政收入翻番,跨入全省先进开发区行列,市高新区三年内创建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茌平经济开发区争取创建为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发挥聊城作为东西部地区资源输出和南北区域交流合作的战略通道及经济纽带功能,加强省内外对接交流合作。

  创新工作机制,营造环境“美誉度”。确定了“打造全省行政审批项目最少、速度最快、收费最低,国内领先的营商环境”简政放权目标,制定出台了《关于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意见》,全面清理市级行政审批事项,由改革前的367项精简到目前的96项,精简率达74%,今年计划进一步减少到49项。我市还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实行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防伪公章“四证一章联办”制度,采用自助登记查询系统,建立了市县两级服务联动机制,在全省率先取消企业注册登记各项规费等。

  建设聊城“虚拟空港” 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

  今后,我市将突出区域合作,积极融入“一区一圈一带”。坚持以“一区一圈一带”发展规划为指导,全面加强与周边各市的交流合作,主动在各个领域搞好对接,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

  聊城市发改委相关科室负责人表示,聊城将重点强化与省会济南的全面对接和融合,促进济聊一体化发展,力争建设济南机场聊城“虚拟空港”。积极加强与我省东部地区协作,主动承接产业转移,建设“无水港”。积极加强与西部隆起带兄弟市合作,尝试发展“飞地经济”。全力争取将聊城纳入首都经济圈发展规划。

  突出转型升级,力促对外贸易新跨越。依托有色金属、生物化工、机械电子等优势产业,引导帮助企业转方式、调结构、创品牌,服务好三和纺织、祥光铜业、中通客车等20家大企业,扩大新能源汽车等高端、高附加值产品出口。深度开拓国际市场,重点开拓中东欧、南美、大洋洲、俄罗斯等新兴市场。不断壮大进出口队伍,争取进出口获权企业达到1000家。

  突出招大引强,推动利用外资上水平。紧紧围绕我市铜铝有色金属、生物化工、机械电子等优势产业,梳理出100个承接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项目载体。加快推进大企业与跨国公司的战略性合作,推动祥光铜业、信发集团、鲁西化工、中通客车等大企业与国际同行业领先的跨国公司对接合作。充分利用全国工商联十一届三次执委会将在我省召开的机遇,积极与全联执委企业和直属商会对接洽谈,大力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加快企业境外上市工作步伐,筛选出20多家可以通过境外上市的重点企业,做好上市企业资源的储备,培育有条件的企业加快境外上市。

  突出境外资源开发,加快“海外聊城”建设步伐。鼓励引导企业优势产能向境外转移,以信发集团、祥光铜业、冠丰种业的境外企业为基础,集聚整合我市境外企业资源,在非洲或南美等国家和地区集中建设聊城市境外资源、农业开发项目,力争未来3年建成省级境外经贸合作园区。

  突出开放引领,加快经济开发区提档升级。赋予省级经济开发区完全县级管理权限,加快做好各开发区的规划和产业布局,更加积极主动地融入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引导省级以上开发区坚持工业立区、高新技术产业立区、特色立区,专注做大2-3个支柱产业,培植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产业集群。推动茌平经济开发区做好国家级经济开发区的创建和聊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保税物流中心申建等工作,加快开发区提档升级步伐。

  (记者 刘敏 通讯员 赵志新 石军)

  ■相关链接

  虚拟空港,是指机场在其他城市设立“乘机手续办理处”,旅客在所在城市办理完登记手续,领取登机牌,到达机场后直接通过安检登机,“虚拟空港”模式在国外已经得到了一定的应用,在国内也有部分城市引入了这一中转模式并在近几年迅速发展,省内的日照、莱芜等市已经建立。我市可与济南机场合作,建设聊城虚拟空港,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

  无水港,是指在内陆地区建立的具有报关、报验、签发提单等港口服务功能的物流中心。“无水港”的建设,可实现内陆外贸口岸与沿海港口的无缝对接,进出口商在当地就可以完成订舱、报关、报检等手续,然后封关直接运送到港口引货入箱,不但能够提高大通关效率,降低综合物流成本,而且可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协作与共同发展。

初审编辑:张元亮
责任编辑:李鸿杰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