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播侵权“2.6亿罚单”案举行听
6月17日,在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媒体在快播侵权案听...
-
【西瓜哥】
卖瓜筹学费 传递正能量
-
父亲节
爸爸,我爱您!
众多文化遗存承载运河记忆
来源:齐鲁晚报 作者: 2014-06-24 14:00:00
戴湾镇文化站陈列的贡砖,上面字迹清晰可见。 戴湾位于临清市东郊古运河畔,明清时期运河漕运重要的商埠码头之一,境内历史文物遗产众多,拥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两处:以元运河文化为载体的元代戴闸桥,是元运河上保存最为完整的桥闸遗址;张庄贡砖砖窑遗址,是现存的临清贡砖遗址之一。贡砖官窑旁曾有无数小手工 “吱呀”一声,68岁的看门大爷推开戴湾文化站的门,戴湾与运河的故事之门也随即打开。
戴湾位于临清市东郊古运河畔,明清时期运河漕运重要的商埠码头之一,境内历史文物遗产众多,拥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两处:以元运河文化为载体的元代戴闸桥,是元运河上保存最为完整的桥闸遗址;张庄贡砖砖窑遗址,是现存的临清贡砖遗址之一。
文/片 本报记者 凌文秀 杨淑君 王传胜
贡砖官窑旁曾有无数小手工
“吱呀”一声,68岁的看门大爷推开戴湾文化站的门,戴湾与运河的故事之门也随即打开。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石兽,大爷说这是戴闸桥上带回来的。抚摸着石兽断尾处,老人有些伤感,“尾巴还在的时候,这个石兽有一人多长。”
文化站内很多老人聚在一起闲聊,“我们戴湾的四根弦就是伴随着运河而来的。”一位老人讲述这个戴湾吉庄村独有的传统地方剧种。伴随着京杭运河的繁荣,始创于清朝初期,距今已经有300多年历史。
而运河岸边还有着如大屯吹奏乐、大屯千层底纳制工艺、贾庄粉条和粉皮制作工艺、大屯和杭庄扎簸箕手工技艺,都曾靠着运河有过与南北的交流。
戴北黑拳,是戴湾戴北村特有的一种地方武术项目,流传已经有100多年历史,相传是清代侠客同林首创,有108式。
文化站还陈列着戴湾闸上铁闸门,张庄砖窑生产的贡砖,他们与运河边流传百年的老手艺、老曲艺,共同诉说着运河曾给这个小镇带来的文化、手工业和商业甚至武术上的改变。
元代戴闸至今保存完好
告别文化站的大爷们,记者驱车来到戴闸。一座小桥及周围月桥的桥栏杆被喷上了绿色涂料。
走到近处,小桥南侧的栏杆上,两个栏杆都刻着“立新桥1968年”字样。小桥东侧,立着一块石碑,记录着戴闸村的由来,从石碑记录可见,这里是先有闸,后才形成以闸命名的村落。
根据落款为临清市地名办1968年的石碑记载,公元1289年,开凿运河时,在戴湾西建闸,明万历八年,公元1581年,李姓人由现在的肖寨乡李营子村迁到这里,在闸附近,以捕鱼为生,形成村落后,取名戴闸,一直沿用至今。
戴闸东西相距各十多米处,便是月河的出入口,桥洞宽也有十多米。戴闸北侧,居住着戴闸村的村民。
记者仔细观察发现,戴闸桥的桥基是用上百块巨大的石头砌成,缝隙严密。不得不令人感叹元朝时期筑桥工艺水平的高超。
当地村民说,历史上,戴闸上曾有4座石兽分别坐落在桥两端,但由于年代久远至今仅保留一座。
贡砖官窑遗址已成为农田
自戴闸一路向西,沿运河行走,从临近京九铁路桥处的一座小桥前行,便可看到张庄官窑遗址。正值小麦成熟,金黄的麦地里,戴湾镇河隈张庄村南,依稀可见官窑遗址。
“现在的市面上,一块保存完整、做工上乘的明清贡砖能卖到千元左右。”河隈张庄村主任张连华说。和戴闸一样,张庄官窑遗址是戴湾镇两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官窑得到戴湾镇文化部门的重点保护,存留至今。
张连华说,根据文物专家考证,张庄官窑建于明清时期,坐落在运河岸边,是当时临清贡砖重要的生产基地,成千上万的青色贡砖从这里,源源不断地运送到北京紫禁城。张连华至今还记得,因为配合南水北调,最近一次挖掘,从官窑遗址挖出了满满一窑的贡砖。“之前都是从书上或者文物专家口中知道贡砖的模样”,张连华说,真正见到挖掘出的贡砖后,才真正感叹那时匠人技艺的高超。挖出部分贡砖后,官窑遗址被更加严密地保护了起来。
为配合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鲁北输水段的建设,2010年11月至2011年5月,在临清市文化局、博物馆的协助下,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于河隈张庄村东南部展开大规模发掘,揭露面积近5000平方米。清理明清时期烧砖窑址18座及相关的取土坑、道路、灰坑、活动面等遗迹,另发现了运河北侧的一段大堤。
遗址位于临清市东南约12公里的运河右岸,京九铁路穿越遗址西侧,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窑址集中沿河分布,西起河隈张庄村西,东至陈官营村西北,东西绵延约1500米。距河道最近的仅五六十米,远的约700多米。绝大多数窑址已被夷为平地,个别尚存高出周围约2到3米的土堆。
临清博物馆工作人员徐洪真到过挖掘现场,她介绍,当时清理出清理明清时期烧砖窑址十多座,出土完整贡砖132块,从出土的款铭砖判断,窑址大多属康熙、乾隆年间,个别应早到天启年间,最晚的属道光时期。
据了解,这些官窑中,遗物主要为大量青灰砖,其中完整者且戳印款铭的约100多块,有款铭的残块数百块。款铭格式、内容一致,长方形单线框内单行楷书,内容有纪年、窑户及作头姓名,但不同时代款铭的位置、内容有变化。明代款铭皆戳印于砖的长侧面,阳文楷书,发现有“万历”纪年的残块,其余为“天启元年、三年或五年”,窑户为“王甸”。清代砖款铭均戳印于端面,绝大部分为阳文楷书,少量为阴文楷书,纪年跨顺治、康熙、雍正、乾隆、道光几代。还发现几块有红色印章的砖,印记位于砖的长侧面,长方形粗线红框内印单行6字红色楷书,字体较大,字迹清晰可辨者为“东昌府临清砖”,相对应的侧面戳印款铭,纪年为乾隆九年。另外,还发现少量青花瓷碗、盘及黄绿釉红陶盆等生活用器残片。
官窑遗址曾出土贡砖132块
责任编辑:李鸿杰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