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635-8800121转601

投稿信箱:dzwlcjzz@126.com

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要闻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推动聊城跨越赶超

来源:聊城日报   作者:微评   2014-06-05 08:28:00

关键词:生态文明 建设规律 环境保护工作 加强农村 科学发展观

“提高你的呼声,而不是海平面”,是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定的今年“六·五”世界环境日主题。要大力实施“生态水城”战略,毫不放松地抓好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工作,确保完成省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促进聊城生态环境不断改善。

  “提高你的呼声,而不是海平面”,是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定的今年“六·五”世界环境日主题。国家环境保护部确定今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是“向污染宣战”,这一主题体现出我们党和国家对治理污染紧迫性和艰巨性的清醒认识,彰显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宗旨情怀和强烈的责任担当精神,倡导全社会共同行动,打一场治理污染的攻坚战,努力改善环境质量,保卫我们赖以生存的共同家园。

  环境保护事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事关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我们必须站在讲政治的高度、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共同关心、支持和参与到建设“生态聊城”的各项工作中来,为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家园而努力奋斗。

  一、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切实增强做好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心和信心

  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高度,对生态文明建设做了系统阐述,鲜明提出“让透支的资源环境逐步休养生息。”这一重要论述体现了新时期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既要金山银山、更要蓝天碧水”的生态文明理念,积极引导全社会由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向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转变,生态环境保护卓有成效,全市上下形成了关心、支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浓厚氛围。全市东融西借跨越赶超三年攻坚战第二战役动员大会上,市委、市政府将以大气治污为重点的环保工作作为跨越赶超三年攻坚战第二战役八场硬仗之一,要求跨越赶超必须建立在生态、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之上,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要大力实施“生态水城”战略,毫不放松地抓好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工作,确保完成省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促进聊城生态环境不断改善。

  二、客观分析形势,充分认识环境保护工作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2011年我市成功创建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聊城的生态文明建设又添加了浓墨重彩的一笔;2012年我市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考核进入全省前3名,获得全省一等奖,创历史最好成绩;2013年我市再次代表山东省参加海河迎检,取得了海河流域第一名并且是全国9大流域25省(市、自治区)第一名的好成绩,为山东省赢得了荣誉。

  虽然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全市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但环境形势依然十分严峻。随着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承载经济社会发展的环境容量严重不足;全市产业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生产经营方式粗放,技术和管理水平相对落后的局面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结构性污染比较突出;全民的环境意识还有待进一步增强,重经济、轻环保的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特别是个别企业社会责任感缺失,偷开偷排、超标排污现象时有发生;基层环保部门能力建设欠账还比较大,对环境违法行为还缺乏及时有效的制裁,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的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

  因此,各级各部门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环境保护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进一步增强环境忧患意识,把加强环境保护工作摆上更加重要的战略地位。

  三、突出重点,全面推进,努力开创全市环保工作新局面

  2014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攻坚之年,各级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紧紧围绕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任务,突出抓好水和大气污染防治、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等重点工作,全面完成环保各项工作任务,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平稳快速发展。

  (一)抓好大气污染防治,坚决摆脱落后局面。认真做好“调结构、促管理、搞绿化”三篇文章,采取“源头控制、燃煤企业治理、扬尘污染防治、机动车尾气污染治理、农村秸秆和城区垃圾禁烧”五大措施,严格大气污染防治考核奖惩,确保全市空气质量有大的提升,消除人民群众“心肺之患”。

  (二)抓好水污染防治巩固提升工作,持续改善水环境质量。不断巩固海河迎检成果,对已建成的人工湿地进行升级改造,加强污水治理设施监管,进一步强化三级安全防控体系。建设和完善城镇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使其与城镇化建设相适应并适度超前。新建一批污水治理项目,不断提升工作档次。

  (三)抓好污染物减排,加快污染行业转调步伐。当前,我市正处于跨越赶超的关键时期,环境保护的问题集中体现了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承载能力不足的矛盾。既要实现聊城的跨越赶超,又要保护好生态环境,必须加快企业特别是污染企业转方式调结构的步伐。加强老污染源治理,以关闭产能过剩的污染企业为重点,坚决淘汰一批落后的生产工艺和设备,关闭一批污染严重的企业,坚决禁止“十五小”和“新五小”企业死灰复燃。对不能稳定达标和没有治理设施的排污企业一律停产治理,对治理无望和非法排污企业依法关闭,对达标后仍不能满足排污总量要求的企业,必须强化治理削减其排污量。要加速推进产业、产品结构的调整和布局,在企业改革、改组、改造、产品升级换代过程中,坚决淘汰落后的、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的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加强企业生产的全过程管理,督促引导企业依靠科技创新,开展综合利用,根治结构性污染。组织专家解析辖区内的环境瓶颈问题,调动企业的力量,进行科技攻关,使高耗能、高污染的行业“脱胎换骨”,成为清洁发展的行业,为全面完成“十二五”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抓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改善人民群众生活质量。近年来,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比较严重,要持续推进农村环境保护,在防止工业污染向农村转移的同时,优先考虑废水和生活垃圾的收集和处理。将乡镇排污管网、污水处理厂和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处置设施建设纳入市、县两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强面源污染防治,指导和帮助农民科学施用农药、化肥和农用薄膜,防止和减少农药、化肥残留污染。加强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积极推广生态养殖模式,尽快实现畜禽粪便的无害化和资源化,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必须建设配套的污水治理设施。加强农村改水改厕工作,搞好作物桔秆等资源化利用,积极发展农村沼气工程,妥善处理生活垃圾和污水,切实解决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

  (五)抓好环境安全防控工作,筑牢安全防控体系。一是要完善制度。要建立健全污染源监管长效机制、建立健全齐抓共管的联合执法机制和建立健全环境监测体系。二是要提升水平。要提高环境监测、监察、环评、应急等专业水平,各级环保部门一方面要严格按标准办事,加快标准化建设;另一方面,要抓好各级环保队伍的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和能力培训,努力提高专业化水平。三是要强化基层。农村环保监管是我们的薄弱环节。要切实加强农村环保监管机构和队伍建设,尽快建立起县、乡、村三级环保监管体系。四是要严格执法。环保工作关系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对违法行为的纵容,就是对人民的犯罪。环保部门要进一步增强责任心和使命感,严肃查处各种违法行为,绝不姑息,以严明的法纪,促进全市环境质量的明显好转。

  (六)抓好环境宣教工作,大力提升公众环保意识。要以《环境保护法》修订为契机,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各级政府及环保、教育、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等有关部门要积极组织开展环境警示教育,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全社会的环境宣传活动,普及环境科学知识和法律知识,树立全社会的环境公德;各大、中、小学要从实际出发,把环境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各级干部培训机构要加强对领导干部、重点企业负责人的环保培训,提高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水平。环境宣传教育要向农村扩展,逐步提高农民的环境意识。要建立公众参与机制,发挥社会团体的作用,鼓励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工作,检举和揭发各种违反环保法律法规的行为,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政府重大经济社会发展决策和重大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中,要实行公众听证制度。推动环境公益诉讼,建立和完善环境违法行为有奖举报制度,为公众行使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创造条件。开展全民环保活动,推动生态市(区、县)、环境保护模范区(县、市)、生态示范区、环境友好企业、生态乡镇、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等创建工作。

  (七)抓好环保机构和队伍建设,构建环保工作大格局。努力构建和巩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人大政协监督、环保牵头、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领导体系。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通报环保工作情况。各级党委、政府对本行政区域环境质量负责,切实加强环保机构建设,强化职能,落实编制和经费,切实加强乡镇(街道)环境保护工作力量。

  环境保护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本着对人民负责、对未来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的精神,解放思想、凝聚力量、坚定信心、真抓实干,加快跨越赶超步伐,为建设一个天蓝水净、环境宜人的美丽生态新聊城而努力奋斗!

初审编辑:张元亮
责任编辑:李鸿杰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