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评论:禁供鱼翅燕窝如何令行禁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党政机关国内公...
-
山东不明飞行物 多个不明物体犹
据网友观测,山东天空出现多个不明飞行物,画面中,两个...
-
湖北确认嫖娼视频当事人为高院
自7日起,网上开始流传一段视频《网爆湖北法院院长张军...
古阿井:流淌千年,造福至今
来源:齐鲁晚报 作者: 2014-06-05 08:03:00
” 阿城镇党委书记王治国在为《阿城文化》一书的序中提到,没有阿邑就没有阿井,没有阿井就没有阿胶的起源。陶万金说,此地是古阿邑所在地,因此这口井叫阿井,用井水熬制出的胶叫阿胶。
张怀芝墓。
古阿井。
实地探访>> 千年古阿井流淌至今
阿胶之争>>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古阿井的历史变迁
山东督军张怀芝捐资办义学
从阿城镇往东不远,就是东阿县刘集镇,在该镇皋上村西南,有一片张氏家族墓地,清末民初赫赫有名的大将军张怀芝就安葬在这里。
记者冒雨来到这片墓地,为这里的墓地深深震撼,好几座巨型墓碑,庄严肃穆地伫立在旷野中。通过墓志铭记者了解到,张怀芝,字子志,生于1862年,历经满清、北洋军阀和民国时期。1916年至1918年,曾担任过山东省督军兼省长。1933年病逝于天津,终年72岁。
张怀芝出身贫微,家境贫寒,少时曾讨饭,一家人以务农为生。1880年,18岁的张怀芝为了谋生,告别母亲去天津投奔了北洋军,后考入武备学堂,学军事、习炮科。毕业后参加天津小站练兵,得到袁世凯赏识,编入新建陆军。凭着卓越的军事才能,张怀芝历任北洋常备军五、二、四镇统制,天津镇总兵,北洋防务大臣等。1916年6月29日,黎元洪就任大总统后,任命张怀芝为山东督军。同年10月,兼任山东省省长,并册封为济武将军。
出身穷苦的张怀芝,对劳苦大众的疾苦有着较深的同情,更对农民没文化的苦衷有着较深的了解。因此,民国九年(公元1920年),时任山东督军的张怀芝,捐资对净觉寺进行了重修,并改为义学,使穷苦农家的子弟也有了上学的机会。
59岁那年,因对社会的黑暗不满,张怀芝辞职,到济南趵突泉附近的张公馆隐居,从此不再参与军政。
至今,阳谷张秋、阿城以及东阿刘集等地的居民,仍十分感念张怀芝。
本报记者 王传胜
史料记载,古东阿县城叫柯,在今阳谷县阿城镇西北3千米,“东阿古城遗址”残垣尚存。 据阳谷旧县志记载:公元229年,三国时,曹植曾奉旨重修阿井,并创建了六角亭,这是阿井建亭的最早记载。
阿是古城邑,有人生活就当有井,开始熬胶,是河里泡皮,井水熬制,阿井周围岳家庄一带阿胶质量较优,阿井用来熬制阿胶至少在三国。
宋朝时期,因黄河、运河经常泛滥成灾,阿城临近二河,首当其冲。为避水患,多次迁徙。公元1289年开凿会通河,为了便于河道管理,阿城镇连同张秋镇大部由东阿划入阳谷。
据传,东阿迁城后,古东阿县人为了用此井水熬胶,不惜用东阿城西八里、黄河东岸的“姜沟山”换取阳谷县阿城镇的阿井,此山归阳谷县管辖,改名“阳谷山”;而此井虽在阳谷县境内,却因用之制备阿胶,又归东阿县管辖。
老东阿县用山换井后,由于黄河多次泛滥改道,致使阿井多次淤塞。
据载,阿井于光绪年间做最后一次整修,于清末淤塞,民国年初彻底干涸。加之随着政治中心的转移,东阿镇狼溪河水逐渐成为制备阿胶的水源。阿井也因此被冷淡。直到解放后,在阳谷县境内又重修阿井。
相关链接
除了古阿井,在阿城还有一口家喻户晓的井——琉璃井,历史上几乎与古阿井齐名并誉,因未得到开发利用,至今被尘封民间。
据阿城当地老人讲,战国时孙膑从魏国至齐国途经故乡阿城,于东郊树林中打下一井,即琉璃井。琉璃井挖成后,孙膑、庞涓曾于此斗志、斗勇,所以民间又称其为庞涓井。
阿城镇赵店村人赵中田,三十年如一日沿运河搜集民谣,无意中见到琉璃井,就在阿城东街万人坑东20米处,为民宅所围,上盖一巨石,保护完好。
上世纪八十年代前,阿城城区近千户人家大部分食用琉璃井水,因琉璃井水好,每天来打水的从早到晚不断流,有时还要排队挨号。建国前后,阿城街上还有几个以卖琉璃井水为业的人。后来,居民家中都打了手压井,琉璃井闲置起来,后被居民以巨石覆盖。
赵中田认为,同为一对誉满人间的姊妹古井,一个因造阿胶而名扬天下,一个却因未得到开发而被尘封民间,这是阿城的遗憾,应该对琉璃井进行文化开发或商业开发,让这个古井再度发出琉璃之光,造福这个时代。
琉璃井:不应尘封的古井
延伸调查
哪里的阿胶最正宗?如今,东阿阿胶名声在外,这让很多阳谷人不服。在阳谷张秋镇采访期间,提到阿胶,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情绪激动地说:“阿胶发源于我们阳谷阿城,阳谷才应该是阿胶之乡!”
阿城镇党委书记王治国在为《阿城文化》一书的序中提到,没有阿邑就没有阿井,没有阿井就没有阿胶的起源。历史上,阿邑和东阿治所因黄河泛滥毁城六次迁徙,把阿胶生产技术带到新迁地,使古老的阿胶生产在古今东阿辖区四面开花,延续千年而不绝。
如今,阿胶在阳谷、东阿、平阴辖区均有生产,有十余家企业。在阿城镇辖区,仍有几家规模较大的阿胶厂。古阿井就在其中一家——古阿井阿胶厂院内,这个厂子因扩大生产规模暂时停产,偌大的厂区人迹空空。
王治国认为,当今的阿胶企业共有一个阿文化之根,任何出于功利目的对“阿文化”的断章取义,都是对其简单、粗暴的肢解。在近年的文化建设中,我们应齐心协力于“阿文化”的发扬光大,应无阿井、阿胶之是非,抱着同根生、亲兄弟的心态,共同把“阿文化”做大做强。
在古阿井阿胶厂院内,记者见到了古阿井,上面有一个圆形石盖。推开石盖,井深数丈,以青砖砌成。在阿井北侧3米处,有一石亭,建于清光绪五年(1879年),六角对称,结构精巧,雕琢精细,至今坚固如初。亭正面额题“济人寿世”四字,左右楹联为“圣代即今多雨露,仙乡留此好源泉”。亭下有一石碑,碑高约5尺,宽2尺余,上镌“古阿井”三字,篆刻完美,古朴自然。
古阿井阿胶厂副厂长陶万金介绍,井水清冽甘美、杂质很少,用来烧水,水壶中几年没有水垢。经检测鉴定,水中富含钙、镁、钾、钠、锶等十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是天然的保健矿泉水。
陶万金说,此地是古阿邑所在地,因此这口井叫阿井,用井水熬制出的胶叫阿胶。由于水中含有多种矿物质,熬制出来的阿胶易于人体吸收,且能增加疗效,因此当地所产阿胶为历史上公认的正宗阿胶,素有“贡胶”之美誉。
有关古阿井的记载,最早见于《本草》。其后郦道元的《水经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等典籍均有较详记载,阿井最少有二千多年的历史。
初夏的阿城乡村,一派田园风光,大片大片的小麦已开始泛黄,风吹麦浪,空气里散发出阵阵麦香。在阿城镇西北、古运河西岸,名扬四海的古阿井,流淌千年而不枯,用其水熬制的阿胶,至今仍造福人类。
文/片 本报记者 王传胜 凌文秀
在古运河发展历史上,水陆通衢“银阿城”富商大贾云集,过去曾有十三家盐园子,是大运河上重要的盐码头,历史上建有的东西南北四大会馆也见证了其繁华商业过往。除此之外,流淌千年、至今仍造福人类的古阿井就位于阿城乡村。除了古阿井外,历史上几乎与古阿井齐名并誉的琉璃井也在此处,因未得到开发利用,至今被尘封民间。
日前,本报“行走运河 助力申遗”报道小组再次来到阿城,探访这座运河小镇的历史变迁,穿越古今,讲述运河往事。
责任编辑:李鸿杰
更多新闻
- 古阿井:流淌千年,造福至今
- 闫庄:搁浅的民俗文化旅游梦
- 应急发电车将提前开进高考考点
- 机动车过人行横道不让行人将被查
- “放心笔”集体发放首站走进四中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