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635-8800121转601

投稿信箱:dzwlcjzz@126.com

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要闻

城市走笔①:增长与“解困”,孰先孰后?

来源:大众日报   作者:傅绍万   2013-09-12 08:19:00

关键词:解困 城市布局 走笔 经济增长 鬼城

在国家推动下,新一轮城镇化大潮正在兴起。在建设方面,应当少铺新摊子,少开建新城、新区,多还些历史欠账,多下些力气提升现有城区的内涵。在建设方面,应当少铺新摊子,少开建新城、新区,多还些历史欠账,多下些力气提升现有城区的内涵。

  在国家推动下,新一轮城镇化大潮正在兴起。就城市说城市,由于畸形发展,城市建设的各种欠账很多:道路建设严重滞后,上下班高峰,车辆拥堵难行。在建设方面,应当少铺新摊子,少开建新城、新区,多还些历史欠账,多下些力气提升现有城区的内涵。

  □ 傅绍万

  在国家推动下,新一轮城镇化大潮正在兴起。城镇化的首要任务,是经济增长,还是解决越积越多的社会问题?
  城镇化必定助推经济增长,这是规律。城镇的聚集效应、规模效应,使它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因此,以城镇化带动经济增长,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在许多地方,把经济增长作为下一轮城镇化的主要任务,甚至惟一目的,路子就很容易走偏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速,目前城镇化率已经达到52.6%。但是,由于发展的不均衡,问题和矛盾积累已经相当严重,解决好这些问题和矛盾,应当作为城镇化发展的首要任务。
  就城市说城市,由于畸形发展,城市建设的各种欠账很多:道路建设严重滞后,上下班高峰,车辆拥堵难行。公交发展不能满足需求,在上下班高峰乘车,车里面人贴人,还得缩紧了身子。甚至车辆开动了,还没法关上车门。停车场所奇缺,本就狭窄的街道变成了停车场,道路两侧车辆停得密密麻麻。文化设施更加贫乏,有不少特大型城市,连一座像样的歌剧院也没有。当然,城市建设还有另一极端,因为行政区划壁垒森严,镇有镇的规划,县有县的规划,市有市的规划,不少地方不顾当地条件,城镇建设遍地开花。一些城市缺水、缺电、缺产业,成为旱城、空城,夜晚漆黑一团的“鬼城”。
  就乡村看城市,城镇化没有带来乡村的繁荣,却加剧了乡村的萎缩。它像一个巨大的怪物,侵吞了乡村的土地,吸吮着乡村的膏血。本来应当城乡共荣,却成了城乡皆苦。城市在加速膨胀,市民口袋里的钱在增多,生活质量却处于恶化之中。他们每天吃的是质量不高的肉蛋,甚至于含有有害物的蔬菜。城镇化本来应当为农村创造大量致富机会,但是,粮农菜农和禽畜养殖户,一年到头辛辛苦苦,却始终走不出一条富裕之路。
  就进城农民看城市,问题更加严重。根据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的报告,我国真实的城镇化率只有42.2%,比统计低10.4个百分点。也就是说,有2亿多人口仅仅是形式上实现了城镇化,实质上还游离于城市之外。农民工缺了一个小小的户口本,居住、医疗、子女教育都成了无解的难题。进入企业的,也是些“打工仔”,是经常迁徙的“候鸟”,这就难以实现向现代企业工人的转变。从长远看,企业素质和产品竞争力的提升,将会出现瓶颈,这就影响到一个民族的未来了。
  新一轮城镇化,无疑要有经济发展的收获。但是,解决好越积越多的社会问题,成为更紧迫、更现实的任务。如果不尽快解决这些社会问题,矛盾就会越来越尖锐。如果继续沿着过去的老路子来搞新一轮城镇化,不光旧问题不能解决,又要增加新的矛盾,将会超出社会承受力。
  解除旧有的困扰,避免新问题的出现,在规划方面,应当树立大区域观。破除观念上、体制上的“城墙”、“院墙”,着眼区域统筹,形成科学合理、优势互补的城市布局;把产业作为立城、兴城的根本,以产业前景确定资金投入的规模和力度;根据对城市未来发展规模的预测,筹划水源、电力和基础设施。
  在建设方面,应当少铺新摊子,少开建新城、新区,多还些历史欠账,多下些力气提升现有城区的内涵。既抓好道路交通、美化绿化、供水排水、垃圾处理和教育文化体育设施等硬件,又抓好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娱乐休闲等软件。
  在城乡关系上,着眼城乡一体,以城市化带动农业现代化。推动企业大规模进入农业领域,以工业生产方式组织农业生产,让更多的农民变为农业工人,加快农业向标准化、优质化、品牌化转变,为城市市民提供更多优质的肉、蛋、奶和绿色蔬菜,使市民生活质量不断提升。
  解决进城务工农民的户籍,是城市化进程中无法绕过的关坎。因为涉及城市承载能力和经济支持能力,需要采取审慎的态度,不同类型的城市需要区别对待。但在一些中小城市,已经具备了突破的条件。在去年4月用工荒比较严重的时候,笔者到东部沿海一些县级城市作过调查。部分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为了留住业务骨干,盖宿舍、建幼儿园和小学,这使农民工真正成为县城里的人,过上了市民生活。如果政府因势利导,将会带来农民市民化的大突破。
  经济发展理论中有一种优势叫后发优势。新一轮城镇化的最佳选择就是发挥后发优势。避免发达国家走过的弯路,也吸取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经验教训。以一种从容淡定的心态,引领城镇化的发展,“宁愿慢些,但要好些”。

  原标题:增长与“解困”,孰先孰后?

初审编辑:张元亮
责任编辑:李鸿杰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