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635-8800121转601

投稿信箱:dzwlcjzz@126.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 > 医疗卫生 > 健康要闻

医保跨省报销好政策更需好配套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   2015-03-03 08:59:00

关键词:报销 就医 医保基金 患者 国家目录

要让医保“全国漫游”的民生“蛋糕”散发出更加幸福的味道,还需有具体化的政策配套、服务配套和诊疗配套。譬如,统一医保报销范围和报销比例,建立“国家目录”的权威性;用推进分级诊疗解决异地就医过于扎堆问题,并防止报销政策“一刀切”。

  关注医疗 

  要让医保“全国漫游”的民生“蛋糕”散发出更加幸福的味道,还需有具体化的政策配套、服务配套和诊疗配套。譬如,统一医保报销范围和报销比例,建立“国家目录”的权威性;用推进分级诊疗解决异地就医过于扎堆问题,并防止报销政策“一刀切”。

  国家卫生计生委、财政部近日联合印发意见,今年将依托国家新农合信息平台,选择部分统筹地区和定点医疗机构,开展跨省就医费用核查和即时结报试点。到2020年,全国大部分省区市要在具备条件的定点医疗机构开展跨省就医直接结报。(3月1日《京华时报》)

  “看病难,报销繁”是一道苍凉的社会表情。数据显示,2014年末全国流动人口达2.53亿,尽管“人人享有医保”已成为现实,可置身于公民自由迁徙的大时代中,随之而来的问题是:遇到急病大病来不及回故地医院就医,就地治疗难以及时实现“跨地域、跨部门的多维度审批”,以致出现了“小病拖,大病挨,病危才往医院抬”的尴尬境况,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缺憾。

  医保“全国漫游”有了“时间表”,步子迈得大一些,推进速度快一点,患者就能受益早一天。尽管这在技术上并不难实现,可眼下最大的掣肘却是区域间的利益难统筹。一方面,各地的医保缴费水平和保障待遇参差不齐,不仅使医保制度处于条块分割格局,而且医保管理部门也是“各打各的鼓、各敲各的锣”;另一方面,鉴于人口流动趋势大多是从欠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迁移,医保基金的收支不平衡难免会遭遇大医院的抵触。由此而言,医保跨省必须攻克“利益统筹关”,只有平衡好地方政府、参保单位、医院三者间的各种利益,实现“全国一盘棋”统筹协作,才能让异地刷卡看病与在“家门口”一样方便。

  再者,尽管享受平等的医疗权是法律赋予患者尤其是农民工的合法权利,但要在举目无亲、“无权、无裙带关系”的异地顺利看病、报销,还得看当地卫生部门尤其是大医院的“脸色”;而且,医保跨省在让患者更自由选择诊疗机构的同时,必定会使优质医疗资源更受青睐。大量患者的“蜂拥而至”,也势必会加重大医院的马太效应,影响到所有患者的就诊质量。

  一言以蔽之,要让医保“全国漫游”的民生“蛋糕”散发出更加幸福的味道,还需有具体化的政策配套、服务配套和诊疗配套。譬如,统一医保报销范围和报销比例,建立“国家目录”的权威性;用推进分级诊疗解决异地就医过于扎堆问题,并防止报销政策“一刀切”。只有当跨省报销的过程与医疗资源重新配置的过程同步协调推进,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城乡每所医院的正常有效运转,从而真正解决好患者就医报销问题,使医保这项惠民政策更好地造福于民。

  (徐剑锋)

  异地结算要兼顾“简便”与“公平” 

  @木须虫:推进医保异地结算要兼顾“简便”与“公平”,逐步打破制约异地就医的障碍。一方面在宏观政策上,宜加强顶层设计,建立相对统一与公平的征缴与报销指导意见,不能总靠摸石头过河,不停地打补丁,让改革的进程一拖再拖;另一方面在落实上,强化地方的责任,厘清权益界线,增强投入的积极,在信息平台建设、医疗资源均衡供给上互融互通,真正让异地就医,实现便民的同时,实惠不打折扣。

  异地结算可借鉴银行模式 

  @赵光瑞:实现跨省就医直接结报,在技术上不会存在太大困难。在互联网时代,银行早就实现了跨省甚至全球范围结算。银行的运行模式,应该可以用来借鉴。我想,不仅需要实现跨省医保,其他社会保障也都需要尽快“跨省”。这样,将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方便,能够更好体现政府服务人民、保障人民的执政理念。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林永海

热点图片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