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635-8800121转601

投稿信箱:dzwlcjzz@126.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 > 健康新闻 > 健康头条

中国脐血移植高峰论坛举行 中国水平落后发达国家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   2014-08-19 09:04:00

关键词:脐血移植 血液系统恶性肿瘤 血库 GVHD 高峰论坛

  “中国脐血移植高峰论坛”16日起举行。中国干细胞集团上海市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当日透露,目前,上海脐血库移植后患者两年的存活率已从2011年以前的50.7%,提升到如今的82.8%,代表了中国国内领先水平。

  据了解,虽然近年来国内脐血库发展的速度很快,脐血移植水平有了显着提高,但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脐血移植比例相比差距不小。

  目前,脐血移植能治疗的疾病已经达到80余种,包括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如急性白血病、慢性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骨髓异常增殖综合症、淋巴瘤等)、血红蛋白病(如海洋性贫血)、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如再生障碍性贫血)、先天性代谢性疾病、先天性免疫缺陷疾患、某些实体肿瘤(如小细胞肺癌、神经母细胞瘤、卵巢癌)等。

  此次高峰论坛由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中国脐血移植协作组发起主办,旨在全面提高中国脐血移植的水平以造福于更多的血液病患者。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中国干细胞集团上海市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日本东京大学医学科学研究所等国内外一流的医疗机构、科研院所和脐血库汇聚一堂。主办方表示,与会者将不仅分享脐血移植成功经验,还将对脐血移植技术进行深入探讨。

  据知,2010年7月,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专门成立了中国脐血移植协作组,通过学术交流研讨进一步拓展脐血移植的应用范围;开展专家会诊,为特殊患者提供更为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提高脐血移植后患者的成活率;同时也促进了中国公共脐血库的标准化和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

  论坛上,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主委、中国干细胞集团专家委员会委员黄晓军在专题发言中剖析了中国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现状与未来。黄晓军表示,造血干细移植仍是恶性血液病有效、乃至唯一的根治手段。近些年,脐带血造血干细胞代替骨髓移植已成为当今国内外血液学研究的热点。脐血较骨髓易获得,配型成功率高,术后GVHD发生率低,已成为造血干细胞的重要来源,其在临床上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有着更为广阔的前景。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主任医师李春富坦言,脐血移植对于治疗重型地中海贫血有着神奇疗效;解放军海军总医院主任医师栾佐表示,脐血移植在儿科疾病上的应用已取得很大进展。日本东京大学医学科学研究所专家Satoshi Takahashi亦介绍了日本成人脐血移植的最新进展,带来了国外脐血移植的成功经验和做法。

  上海脐血库主任高峰当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已成为骨髓造血干细胞的重要补充。目前,上海脐血库可供公众移植的公共库样本超过25000份,全球华人患者的配型成功率达到100%,完成临床移植920余例,均为全中国第一。他透露,上海脐血库的出库率不断提高,已接近5%,这在国内脐血库中亦属罕见。

  据悉,近年来,面对屡屡发生的骨髓捐献志愿者“悔捐”事件,脐血发挥了宝贵的替代作用,使得很多血液病患者在命悬一线之际,重燃了生的希望。相比于骨髓库,脐血库的样本实体保存,来源丰富且组织配型时间短,让血液病患者在遭遇“悔捐”时,有了补救的机会,增添了一份保障。

  前不久,15岁的韩姓男孩被查出患有淋巴瘤,历时一年,终于等到一个相匹配的干细胞捐献者,然而,就在即将手术的前三天,捐献者突然无故反悔。此时在病房内苦苦等待干细胞移植手术的韩姓男孩已接受了“清髓”——自身的造血系统已被摧毁,如果没有新的干细胞输入,生命可能就此结束。上海脐血库临危受命,向韩姓男孩提供了适合移植的脐带血造血干细胞,成为了小男孩最后的“救命稻草”。

  2010年7月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专门成立了中国脐血移植协作组。多年来通过加强横向交流和学术研讨进一步拓展脐血移植的应用范围,通过资源整合,开展专家会诊,为特殊患者提供更为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提高脐血移植后患者的成活率。同时也促进了中国公共脐血库的标准化和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此次协作组举办高峰论坛,也旨在通过众多专家的论述,梳理出脐血移植在国内的临床应用领域和取得的成果,借鉴国外前瞻性的做法,为拓展脐血在临床上的应用找到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支撑。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彦芬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