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635-8800121转601

投稿信箱:dzwlcjzz@126.com

当前位置:首页 > 房产

重启“以房养老”引发的养老设问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   2013-09-18 07:40:00

关键词:养老;设问;养老基金;养老模式;养老服务

“以房养老”也好,居家养老、互助养老也罢,都还属在盘活“存量”上做文章,更关键是要提高“增量”,确保持续的良性循环,消除空账隐忧。据权威消息,我国将有规划地试点“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具体操作办法和实施计划,有望明年一季度出台。

  “以房养老”也好,居家养老、互助养老也罢,都还属在盘活“存量”上做文章,更关键是要提高“增量”,确保持续的良性循环,消除空账隐忧。财政有更多担当,切不可眼中只有“经济”,不见“银发”。

  据权威消息,我国将有规划地试点“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具体操作办法和实施计划,有望明年一季度出台。昨天,中国政府网全文公布近日由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

  通读这个意见全文,不难看出中央政府在应对老龄化问题上的探索和努力。老龄化,今天早已不再是个遥远的杞人忧天式问题。今年年底,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将突破2亿;2025年,这个数字可能突破3亿。而三十多年来保持不变的“三口之家”模式,也让这种养老压力向下一代、下两代传递。如何在“人口红利”耗尽、人口年龄结构呈现拐点之日,以充沛的养老基金存量、持续的养老账目增量,以成竹在胸的心态,应对这种严峻考验,解答“谁来为我们养老”的未来之问,已经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沉重命题。

  从这个意义上说,国务院此次出台的这一意见,积极探索多元化养老,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而将养老任务分解为各个部委的硬性指标,则让这种求解过程更有约束力。同时,对包括“以房养老”在内的个性化养老路径的重新鼓励,也将进一步拓宽养老途径,给一部分有房无子(或儿女不在身边、或儿女缺乏赡养能力)的老年群体提供更灵活、更值得期待的养老选择。

  当然,任何政策的微妙变动,都可能引发多方面的猜想。尤其是在楼市调控进入一种魔咒式的“滞涨”尴尬、养老金空账之争莫衷一是之时,我们有必要预先设问和防范的是:政府对于“以房养老”的积极推动,是否也会形成某种无形的负面心理暗示?其一,强化“买房防老”心态,从而助长楼市“看涨”的预期,为未来的调控平添几许难度。其二,可能加重一些人对养老金缺口的忧虑,毕竟,那些关于养老金空账的打架数据均是来自权威部门和机构,老百姓无所适从。因而,某些专家“延迟领取养老金,男的做园丁女的洗衣服”的奇谈怪论,便容易引发公众对这种强势话语权可能形成的决策影响的担忧。其三,“以房养老”在提供多元化、个性化养老范式的同时,也可能凸显、放大未来的养老不公,使得无房老人养老境况和心态上进一步失衡。

  中国独特的国情,决定了“以房养老”等新养老模式的探索,必须立足国情,同时借鉴他国。东方传统浸润下的国人,更钟情于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全托式养老相结合的方式,所以改善“亲情养老”环境,仍需置于政策鼓励的首要位置。在此基础上,也不妨大胆“拿来”。比如,英美加等发达国家的“以房养老”服务运作相对成熟,成为老年人养老的重要选择之一。而其前提则是:其一,完善的金融贷款、担保机构、资产评估服务,减少双方风险和交易成本;其二,相对理性与健康的房价,从而确保对房产市场价值较为稳定的预期,而这对漫长的“反向抵押养老”过程至关重要。其三,明晰的房屋产权,让商家无“70年产权令房产折旧贬值”之虞……比照这些方面,我们还有太多短板,难怪以房养老“水土不服”。补齐短板,功夫在“养老”之外。

  此外很重要的一点是,“以房养老”也好,居家养老、互助养老也罢,都还属在盘活“存量”上做文章,更关键是要提高“增量”,确保持续的良性循环,消除空账隐忧。这就要求,一方面,广开门路;另一方面,财政有更多担当,做好基本养老服务的兜底,切不可眼中只有“经济”,不见“银发”。

初审编辑:张元亮
责任编辑:郭显彪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