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央行将定向下调存款准备金率 引
为鼓励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和汽车金融公司发挥好提高...
-
台湾客机坠河已致31人遇难(图)
2月4日上午,搭载58人的台湾复兴航空GE-235班机从台北松...
-
曝撒贝宁新恋情搭上洋妞 涂经纬
曝撒贝宁新恋情爱上洋妞 岑黎阑神秘章子怡优雅撒贝宁历...
短期上涨难改低位态势 低油价对我国宏观经济拖累已有体现
来源:新华社作者:刘雪 陈爱平 作者:刘雪 陈爱平 2015-02-05 10:52:00
新华社上海2月4日专电题:短期上涨难改低位态势 低油价对我国宏观经济拖累已有体现 易信总部中国区副首席交易官朱文灏分析认为,诱发油价上涨的主要原因是欧美原油开采投资下降。
新华社上海2月4日专电题:短期上涨难改低位态势 低油价对我国宏观经济拖累已有体现
新华社记者刘雪、陈爱平
经历大半年之久的压抑,国际油价出现报复性反弹,近三个交易日上涨近20%。然而在专家看来,原油市场供应过剩的大格局仍未根本改变,后期油价仍将低位运行。
对于宏观经济而言,过低的油价已引发全球对通缩的担忧。在我国,低油价对CPI和PPI造成的拖累已经体现。专家认为,应采取措施及早防范输入性通缩风险。
上涨主因是欧美原油开采投资下降
在1月最后一个交易日,纽约原油期货价格单日涨幅超过8%,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单日涨幅超过7%。随后在2月的第一个交易日,国际油价继续追涨,欧美原油期货分别追涨2.75%、和3.32%,第二个交易日继续大涨至7.02%和5.77%。
至此,在短短的三个交易日,纽约原油价格累计上涨超19%,反弹至每桶53.03美元;布伦特原油价格累计上涨超18%,涨至57.91美元。
易信总部中国区副首席交易官朱文灏分析认为,诱发油价上涨的主要原因是欧美原油开采投资下降。
美国雪佛龙公司1月30日发布报告称,2015年开采投资预算同比降13%。油服公司贝克休斯当日也发布统计数据显示,过去8周美国运营的油田钻井数持续下降。2月1日,埃克森美孚宣布2014年公司投资开支已经削减了近10%,且未来几年仍将维持较低水平。3日,英国石油公司也宣布2015年原油开采投资同比将下降12.7%。另外,美国数家炼油厂工人罢工导致占美国产能约10%的炼厂停产,也对油价有推升作用。
另外,美国页岩油生产热也开始降温,使得长期承受供应过剩重压的石油市场,迎来了难得的利好信号,出现大幅反弹。
下行因素没有根本改变,风险仍未解除
就像此前油价持续断崖式下跌令人大跌眼镜一样,此次国际油价骤然暴涨也令市场摸不着头脑了。甚至有人产生疑问:国际油价会起死回生吗?
“长期来看,全球石油市场供应过剩的格局仍未得到根本缓解。”朱文灏表示,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1月份原油产量仍在扩大。安哥拉石油出口增加,沙特和伊拉克等其他海湾产油国产量保持稳定甚至小幅增长。眼下,原油价格跌速虽然放缓,但市场依旧脆弱敏感,后期油价仍有一定下行空间。
隆众石化网原油分析师李彦表示,不能仅仅因为一时暴涨就判定油价已经触底反弹。欧佩克第二大产油国伊拉克1月石油产量创出历史新高。而美国1月28日公布的原油库存数据也创出历史新高,且石油日产量达到1983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只有一家减产,其他不变甚至还在增产,那市场还是照样过剩。”中海油能源研究院首席能源研究员陈卫东表示,高油价背景下石油公司投资增加,低油价打击下投资减少这是正常的市场表现。目前石油市场供应仍处宽松状态。
中石油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王震认为,国际油价继续下行的因素没有根本改变,油价下行的风险仍未解除。但作为一种稀缺资源,国际油价不会无止境地跌下去。从未来5年的趋势看,国际油价有望维持在每桶60至80美元的合理价格区间。
持续低油价带来输入性通缩压力不容小觑
短期来看,低油价给普通消费者带来了福利,但持续的低油价也会给宏观经济带来输入性通缩的风险。
从全球来看,持续下跌的国际油价造成石油产业萧条,石油企业裁员、削减开支引发连锁反应。对我国而言,低油价对CPI和PPI造成的拖累早已体现。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余秋梅表示,由于国际油价和国内石油化工类产品价格连续大幅度下跌,影响我国去年12月CPI环比下降0.03个百分点,PPI则被影响0.4个百分点,占PPI总降幅的67%左右。
能源研究机构中宇资讯分析师张永浩测算称,以当前的物价水平测算,国内汽柴油价格“十三连跌”跌幅均值为40.72%,影响CPI走低0.31个百分点。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考虑近期非食品价格受到国内成品油价持续下调影响,预计本月非食品价格同比涨幅与上月相比继续有小幅回落,PPI负增长态势仍将延续。
专家认为,目前我国经济的隐患主要来自工业领域,对应的是经济增速放缓的压力,市场需求疲弱。短期内老百姓的感受并不明显,但如重视不够,会影响到就业和居民财富,输入性通缩的风险必须提前防范。
复旦大学能源经济与战略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吴力波认为,在低油价背景下,国家可借机推进能源领域的价格体制改革,一方面,推进清洁油品使用,促进节能减排;另一方面,提前防范通缩的风险。
编辑:祝俊
责任编辑:李士兵
更多新闻
- 短期上涨难改低位态势 低油价对我国宏观经济拖累已有体现
- 应慎将“网络社会”管理权赋予“微信们”
- 2015年春运,出发!
- 美联邦政府预算四万亿美元 苹果微软或上税百亿
- 国信办发“昵称十条”:头像简介不得出现不良信息
热点图片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