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家建议把临清中洲历史街区建成“生态博物馆”

2015-08-26 15:35:00来源:大众网作者:王传胜

  25日,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馆长陈清艺为与会专家演示船闸模型。大众网记者 王传胜 摄

  25日,与会专家学者参观临清运河钞关。大众网记者 王传胜 摄

  25日,与会专家学者参观临清舍利宝塔。大众网记者 王传胜 摄

  大众网聊城8月25日讯(记者 王传胜)25日,参加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聊城卫星会议的专家学者来到临清,先后考察了舍利宝塔、运河钞关、鳌头矶等文化遗产点,对这里的运河遗产赞不绝口。

  去年大运河申遗成功,临清有两段河道和两个遗产点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同时,临清中州古城区被划入世界遗产缓冲区保护范围。临清中洲历史街区被卫运河、明代小运河和元代会通河环抱围绕,历史空间格局完整,且拥有较多的文物保护单位和南北特色鲜明的民居,如全国唯一的运河钞关、鳌头矶上观音阁、清真古寺群、舍利古塔,晋商冀家大院、徽商汪家大院等。

  据介绍,从申遗成功至今,临清游客有了明显增多,多为文化爱好者、背包客和骑行爱好者。

  史料记载,明清时期特别是明中后期至清前期,临清是中国北方最大的商业城市、全国为数不多的流通枢纽城市,盛享“繁华压两京”、“富庶甲齐郡”之誉。

  参加会议的史学专家井扬说,这些年来,临清对重点古迹、文物的保护力度较大,相对忽略了对作为历史文化名城重要依据的历史街区的保护,致使街区内许多传统民居已改建为现代房屋,日渐失去原来的面貌。

  为此,他建议按照“生态博物馆”的理念,实施对中洲历史街区的保护。一方面,要维持并发扬使用功能,积极改善基础设施,提高街区内居民生活质量;这样才能得到居民的支持,使街区得到真正的保护。另一方面,要注意保存历史遗存的原物,保护历史信息的真实载体。对构成街区外观形象的各个因素,包括房屋建筑,乃至路面、河道、小桥,甚至古树,凡是历史上存在的,能反映当时历史特色的遗存,都应仔细研究鉴别,予以保护,从而使历史的风貌可以延续。

  对保存着历史风貌的建筑要按原样维修、整饰,对其中经过后人不恰当改动的部分可以恢复原貌,对构件已遭损害的即使落架重修,也要维护原来的外观风貌;对已遭改动的、有悖于历史风貌的建筑,应予适当改造,恢复历史原貌或原来的风格。

  井扬提出,随着后申遗时代的到来,打造临清运河商都品牌、保护好临清明清古城,有利于进一步提高临清的知名度和树立良好的城市形象,提升城市的核心竞争力。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李鸿杰

热点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