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乘开往春天的“列车”

2016-04-08 13:45:00来源:聊城日报作者:赵宏磊

搭乘开往春天的“列车”

--关于聊城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思考(上)

  聊城与首都北京有着深厚的渊源。

  曾经,聊城贡砖托起一座北京皇城,一脉相牵的京杭大运河见证了沿岸400余年的繁华;

  如今,京九铁路成为贯通南北的“大动脉”,尤其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出台,两地之间的距离再次被拉近。

  2016年的春天,注定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聊城搭乘上一趟“开往春天的列车”,国家明确支持聊城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国家战略,为聊城加快绿色崛起带来了滚滚春潮。

  这是聊城千载难逢、不容错失的重大机遇。在这个充满希望的春天,我们应当以更加宏观的视野、开阔的思路、开放的胸襟,不断加快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区,成就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加速度”!

  “借船出海”的大智慧

  --借势发展,是一种大智慧。机遇面前,我们要拥有借船出海的大智慧,主动去服务、融入、接轨京津冀,加快实现聊城的绿色崛起。

  “善弈者谋势”。天下潮流,浩浩荡荡,唯有谋势者方能站得高、看得远!

  明清时期因京杭大运河繁荣兴旺400年的聊城,再次迎来了借势发展的难得机遇:聊城近年来成为中原经济区、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和山东西部经济隆起带“一区一圈一带”战略叠加区,2015年底国家又明确支持聊城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一张宏伟蓝图正从梦想照进现实。

  借势发展,体现出的是一种大智慧。在京津冀一体化的“阳光”下,必将架起资本、技术、产权、人才、劳动力等要素自由流动、优化配置的“金桥”。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市委、市政府坚持不懈的争取下,聊城终于搭上了京津冀协调发展的“快车”。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区,聊城在产业承接、科技成果转化、农产品供应、生态建设、大气污染联防联控、能源资源保障、优质劳动力输送、生活必需品供应等方面都将面临着借力发展的难得机遇。

  “首都地区有技术优势、市场优势和信息优势,聊城则具有成本优势和环境容量优势,要抓住机遇。”早在2015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聊城市委书记徐景颜就在接受中央媒体采访时这样表示。国家明确聊城融入京津冀协调发展区后,市委、市政府更是对此高度重视,多次开会调度安排,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对接。3月21日至22日,宋军继市长率队在北京、天津分别走访了首农集团、普天集团、中国有色金属加工企业协会、新华联集团、天津大学和天津力神电池公司等企业、行业协会和高校,掀起了京津冀区域集中招商活动的热潮。我市在3月份开展京津冀集中招商月活动的基础上,于4月初还将在北京召开聊城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促进聊城更好地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区。

  机遇面前,我们要拥有借梯上楼、借船出海的大智慧,实现聊城的借势发展,促进聊城加快绿色崛起!

  “错位发展”的大视野

  --京津冀协同发展就如同一台“大戏”,需要聊城扮演什么角色,我们就要演好什么角色、演像什么角色。

  “目的地:北京!”3月27日,一个装满了新鲜蔬菜的小车队,从聊城农产品物流中心浩浩荡荡地驶出。2015年11月,聊城市农委与北京首农集团开展合作,蔬菜直供直销模式一直运转良好,同时解决了聊城农民卖菜难、北京市民买菜贵的问题。

  这就是立足比较优势、实现错位发展的一个具体体现。“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要立足各自比较优势、立足现代产业分工要求、立足区域优势互补原则、立足合作共赢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对京津冀协同发展提出过明确要求。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区,只有具备区域合作的大视野,才能促进融合互补发展、承接产业转移、拓展合作领域。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区,聊城同样拥有着自身的优势。聊城位于京津唐和长三角的中间位置,是中西部能源资源进入山东的重要通道。纵贯南北的京九铁路和横跨东西的邯济铁路在聊城交汇,形成“黄金大十字”,青银高速、济聊馆高速和正在建设的青兰、德商高速,构成“丰”字型高速公路体系。十三五期间,郑济高铁建成通车,开工建设京九高铁、聊泰铁路、德郓高速、聊城机场,构建成“米字型”铁路网、“田字型”高速公路网。聊城还是一座物华天宝之城,资源丰富,发电装机容量达810万千瓦,占到山东省的十分之一。

  “跳出聊城看聊城”,才能更准确的找准区域发展中的定位。当前,聊城需要精准确定自身的功能定位,精准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产业转移,精准打造发展平台和载体,利用北京疏解功能、转移产业、辐射要素的巨大机遇,主动搞好功能、产业、城镇、要素、交通、环境等方方面面的对接,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

  一场成功的演出,无论是主角、还是配角,都可以散发出夺目的光彩,关键要用心去演绎。我们期待着,在京津冀一体化的发展进程中,聊城市能够更好地发挥出不可替代的作用!

  “主动融入”的大格局

  --“格局决定结局,态度决定高度”。我们只有以更加开阔的思路、开放的胸襟、主动的姿态,才能形成携手京津冀的发展大格局。

  3月22日,天津大学会议室内气氛热烈。聊城市政府与天津大学在这里签署全面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深化产学研用、城市规划建设、人才培养交流等方面开展全面合作。

  市委、市政府确定今年三月份为京津冀集中招商活动月,全市各级各部门迅速行动起来,采取多种形式开展积极对接,掀起了京津冀区域集中招商活动的热潮。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对接京津冀工作,围绕对接央企和高校院所,招大引强,招才引技引智,曾连续八年在北京开展招商接活动,中冶集团、中色矿业集团、大唐集团、英利集团、新华联集团等一批央企、知名民企先后落户聊城。(本报记者 赵宏磊)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李乐涛

热点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