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635-8800121转601

投稿信箱:dzwlcjzz@126.com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群众路线 > 书记在行动

“第一书记”探寻致富路 穷村庄变身“新农村”

来源:大众网聊城   作者:   2014-03-24 16:02:00

关键词:探寻致富;第一书记

2013年4月份,毕廷延、赵文安、管和平作为潍坊学院选派的第二批“第一书记”,来到莘县俎店乡的宁安洲、刘营和李楼村主持工作。三位“第一书记”进村工作以来,在准确吃透村情民意的基础上,帮助村里认真制定脱贫规划,全面协调政策落地,积极探寻致富路子,逐步建强村级班子,不断完善管用制度,带领帮扶村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

    大众网聊城1214日讯(见习记者 李乐涛  通讯员 徐庆卫20134月份,毕廷延、赵文安、管和平作为潍坊学院选派的第二批“第一书记”,来到莘县俎店乡的宁安洲、刘营和李楼村主持工作。三位“第一书记”进村工作以来,在准确吃透村情民意的基础上,帮助村里认真制定脱贫规划,全面协调政策落地,积极探寻致富路子,逐步建强村级班子,不断完善管用制度,带领帮扶村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

毕廷延的办公桌旁,贴着自家的全家福,“想家的时候就看看”。

 

促进土地流转 发展多元化种植

“村里一年添了六七辆小轿车”

    “来来来,尝尝我从潍坊老家带来的萝卜。”1210日,大众网记者来到莘县俎店乡宁安洲村,见到了“第一书记”毕廷延。见面的第一件事,就是邀请记者品尝他从老家带来的萝卜新品种。毕廷延说,这种萝卜不同于本地的品种,它又脆又甜,不是用来炒着吃,而是可以当做零食,一边喝茶一边吃,对人体的消化很有好处。这种萝卜在潍坊很受欢迎,不是论斤卖,而是论个卖,一个萝卜大概要卖到七八元钱,相比本地萝卜品种,经济效益提高了不止一两倍。今年,他打算在村里进行试点种植,如果产量可以的话,就在全村进行推广。

    毕廷延告诉记者,他们三人进村的第一件事,就是召开党员大会、挨家挨户进行走访、走到田间地头去和村民聊天,“要为村民做事情,首先要知道他们最想要的是什么,不然做的再多也是徒劳,”毕廷延说,“我们不是来做样子的,是真的要给村民带来实惠、带来利益的。”宁安洲村有141户居民484口人,全村有耕地1031亩,人均达到2.1亩,在附近几个村来说,算是人均耕地最多的村。可是原来土地种植项目单一,主要以小麦、玉米为主,有几户大鹏种植户,由于没有形成规模,多处于“单打独斗”的状态,价格受市场制约较大,并没有产生大的经济效益,全村年人均收入只有几千元。“宁安洲村的村支书种了7亩苹果园,到现在已经种20多年了,可是你看看这个苹果,”毕廷延指着桌上的一盘苹果对记者说,“品相不好不说,还需要放一段时间才能出来好的味道,这样的苹果怎么能卖出好的价钱?”

    好多个晚上,毕廷延辗转难眠,他心里清楚,要改变村里的现状,必须调整土地产业结构,可是要让种了几十年小麦的村民把地腾出来,改种自己从没有种过的蔬菜、瓜果,又谈何容易。思来想去,毕廷延觉得,要迈出改革的第一步,首先要转变村民的思想观念。“首先要让他们知道,土地不是只能用来种麦子和玉米的,”毕廷延说。要转变思想观念,第一步就是要走出去。毕廷延带领村里的党员干部和敢冲敢干的年轻人,多次来到潍坊寿光等全国知名的蔬菜种植基地考察学习,并逐步达成扶助协议,建立合作意向,为村民打消后顾之忧。回到村里,毕廷延又“趁热打铁”,争取优惠政策扶持,积极引进优良蔬菜品种。村支书带头将自家的苹果树砍掉,改种蔬菜大棚,就这样,到现在为止,宁安洲村已经发展种植蔬菜大棚500余亩。村民收入主要来源也变成了大棚瓜菜种植,去年发展的240亩大棚瓜菜,今年长势、行情很好,种植户收入过10万元的家庭过半。

    宁安洲村发迅速,其他两个“第一书记”自然不甘落后。刘营村是个回民村,村“两委”在“第一书记”赵文安的带领下,回汉群众充分利用人少地多的优势,发展冬暖式大棚20个,大拱棚150个,重点种植西瓜、豆角、西葫芦、芸豆等。该村与青州亿嘉瓜菜种植销售公司联合,由他们负责种子、技术、以寿光蔬菜批发市场的价格全部回收,并在莘县民宗局的帮助下,成立了“莘县俎店喜丰瓜菜专业合作社”,今年秋季试种的60亩大棚南瓜长势良好,初见成效。通过土地流转帮助一户村民建起了一存栏4000只的养羊养殖场,形成了规模,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而李楼村也在“第一书记”管和平的带领下,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积极推广拱棚种植,发挥其短平快优势,向“一村一品”主导产业过度。挖掘蔬菜市场潜力,拓展蔬菜外销的稳定渠道,努力将李楼瓜菜市场建成当地瓜菜集散中心和分销基地,为建立自主品牌,发展包装蔬菜打好基础。

    宁安洲村支部书记这样向记者描述这一年来村里的变化:“原来7亩苹果园我种了20年,现在改种蔬菜大棚,一年下来一亩地多挣7千多。村里种大棚的多了,第一书记又带头打井,现在有34眼井足够全村的大棚和耕地使用。村里修上了柏油路,还安装了监控摄像头。现在村民手里有钱了,今年一年,我这个只有100多户的村子,一下添了六七辆小轿车!”

加快宅基地流转 落实新农村建设

“到时候村里就可以进行产业链式发展”

    今年毕廷延为村里引进了礼品西瓜新品种,在村里发展了10亩大棚作为试点。在种植初期,毕廷延便联系好了收购商,约定等西瓜成熟后前来收取。6月份,礼品西瓜获得丰收,宁安洲村支书带领村干部专门摘了一车西瓜送到潍坊学院,以表达村民的感谢之情。可是,收购商却没有按照之前的约定,到村里来收购西瓜。“这种礼品西瓜品相好、口味甜,在市场上很受欢迎,可它的缺点就是保质期比较短。”毕廷延说。眼看着西瓜放了一天又一天,收购商还是没有过来,毕廷延只好组织村民自己去卖西瓜。宁华生是这次试点种植礼品西瓜的种植户之一,他告诉记者:“我是第一年种大棚,今年试着种了两亩礼品西瓜,收成还是可以的。但是因为销路没有打开,所以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收入,每亩大概卖到一万多吧,这已经比种麦子和玉米要强多了。”

    有了这次的教训,坚定了毕廷延发展农村合作社的决心。“成立了专业生产合作社,有利于协调村民统一种植,形成品牌,而且可以与收购商签订合同,这样就不会再出现之前那样的情况。”毕廷延的合作社,不只是让村民去种,然后集中起来卖出其,在他的计划中,应该是形成育苗、种植、生产、包装、销售这样的产业链发展模式,而这种模式,需要更多的土地。占用村民的耕地是毕廷延不能允许的,他将眼光放在了新农村建设上。因为牵扯到各方利益,之前宁安洲村的新农村建设一直没有进展。为了加快宅基地流转,毕廷延找到莘县规划设计院,专门制作了新型社区效果图,放大了挂在村里,让每一位村民都能看到未来自己的新生活。接着,他又制定相关政策,改变先拆后建的传统建设思路,将眼光放长远,交一户钱,盖一层楼,缓慢稳步发展。现在,村里已经有8户交钱,新农村的第一栋楼房也已经建到了第四层。

    “在建设初期,我看过村里与建筑商签订的合同,说句不好听的,我觉得那就是卖身契,”毕廷延说,“在那份合同上,没有写明竣工日前、没有质量标准、没有保障措施,只有村里什么时候该付多少钱。”为此,毕廷延又专门起草了合同,与建筑商重新签订。在楼房盖到1米多高时,毕廷延发现很多方面根本不达标,他又坚持让建筑方拆了重盖,连地基也是重新打的。“其实村民不是不愿意住新房,看到规划图,村民们也都很乐意。可是手里没钱,对未来的规划有没有个谱,谁愿意拆自家的房子?”毕廷延说,“现在好了,村里的蔬菜大棚发展起来了,村民手里有了票子,自然就会想着住进新房子,新农村建设进展顺利,就能尽快腾出土地。”现在宁安洲村民居占地有200多亩,去除新农村占地100亩,还能有100亩地进行流转。按照毕廷延的规划,这片地上将建一个恒温库,用于储存蔬菜瓜果,还能建立加工厂,把村里的副业搞起来,“比如我带来的萝卜品种,如果可以大规模种植,可以加工成萝卜酥、萝卜脆。村里有了企业,集体收入就不再是问题。”

    除此以外,三位第一书记因地制宜,根据自己的帮扶村的实际情况,全面协调政策落地。今年以来,宁安洲村落实扶贫资金45万元建成蔬菜大棚240亩,成立村互助合作社,获拨互助金15万元。潍坊学院资助的5万元资金,主要用于主持村瓜菜种销专业合作社建设。利用学校捐赠的价值10万元中的部分书籍,建设农家书屋。今冬以来,村里新增蔬菜拱棚10多个、近50亩,瓜菜棚地达到550亩。为村里新增打井9眼,贯通生产路1000米,建设桥1座,新增100万千瓦时变压器1台,疏通排水灌渠1500米。目前村里的井达到34眼,供电量达到350万千瓦时,基本解决农村用水用电、旱涝保收问题。刘营村争取到的农网改造项目资金46万元,现已竣工,正在申请省扶贫办25万元扶贫资金发展种植业。利用学校拨付的资金1万元整修了村幼儿园和卫生室,极大的方便了村民。李楼村争取到小学、幼儿园绿化项目资金10万元,幼儿园建设项目资金10万元;申请到互助金25万元,成立了扶贫互助社,切实解决贫困农户生产发展资金短缺问题。学校提供的5万元扶贫资金,用于新村污水管道改造和生产路建设。为支持村幼儿园建设,学校提供了10万元资金,预计明年春季开工建设。

    完善管用制度 建强村级班子

“要真正做到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毕书记,你来啦!”张贵菊老人今年88岁,是一名47年便已入党的老党员,每次在村里看到毕书记,她都要拉住他的手拉拉家常。“毕书记来了之后,给我们这些老人家送钱、送米,啥都送,简直是太贴心了,”张贵菊老人说。驻村半年多,毕廷延最深的体会就是:如果你真为老百姓着想,老百姓就会真的拥戴你。

    宁安洲村的村主任兼书记宁春福1955年出生,担任村支书、主任27年,他是县劳动模范、两届人大代表,在村里具有很高的威望。以前,村里有什么事情,基本上都是他一人说了算。“新农村建设的合同,如果之前经过村两委讨论,也不会把公章改在那样一张纸上。”毕廷延说,“另外,我来到村里后还发现了一个不好的现象,就是村两委经常在一起聚餐。虽然有时候是在书记家,或者其他的村干部家,也没用公家的钱,可是老百姓看到了,就会认为你是在公款吃喝,就会产生对你的不信任。”

    毕廷延认为,制度不在多,关键是管用。他围绕党支部和党员开展活动、村民代表议事、村务财务公开、村级经济管理、村干部承诺践诺、廉洁自律等,完善了一系列切实可行、便于落实的具体制度,病公之于众,接受群众监督,促使村干部公道处事、一心为民,让村干部的“权力”切实关进了村规民约“制度”的笼子里。“现在的宁安洲已经养成了一种习惯,只要是涉及到村民利益的事情,一律召开村两委会议,而且一定要有村民代表,甚至可以召开全村村民会议,做出来的决定进行公示,有反对者马上调整。只有这样做,才能杜绝一些歪风邪气,才能真正获得老百姓的信赖。”

    刘营村针对村“两委”班子成员威信低,信心弱的现实情况,通过全体党员大会、民主生活会找原因,定措施,利用引进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宣传班子成员的成绩,在群众中提高威信,增强干部干事创业的信心。李楼村两委班子目前不健全,由于在新农村建设中遇到种种困难等原因,支部书记被免职,致使“第一书记”管和平的工作重心前移,村里的大事小情事必躬亲,工作难度、工作量加大。在此情况下,通过全体党员组织生活会、村民代表大会等形式,定期通报村里的敏感、热点问题,认真听取党员、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的力量,妥善解决、处理好村情民意。同时,积极加强组织建设,认真听取当地党委、政府对班子建设的意见,不断完善规章制度,定期召开支委会、办公会,提高两委成员的责任意识和工作积极性,确保了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李鸿杰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