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志在跟踪记录黄瓜长势。 记者 封国栋 摄
10月17日,是全国第二个扶贫日。莘县俎店镇占海村,这个省级贫困村的一天,在村子里最热闹的蔬菜交易市场开始。
这一天,村民任少宾摘了1400斤黄瓜,以每斤0.8元的价格售出。家里的大棚当年建成当年投产,这个朴实的庄稼汉子,实实在在地收到了土地的回馈;
这一天,村民在市场上装菜,每斤一分钱。原来没事就串门聊天,倚着墙根晒太阳的大爷大妈,坐着聊天的工夫,就把孙子的零食钱和一家的花销赚了出来;
这一天,占海村“第一书记”、山东省质监局办公室调研员王小志,接待了市县扶贫办工作人员和媒体记者的到访。帮扶八个月,瘦了七八斤,看着整齐的大棚、翻新的道路、忙碌的村民,晒得黑红的脸上抑制不住地笑。
2015年,全市重点贫困村实现了“第一书记”全覆盖。从机关单位的办公室,到偏远的贫困村庄,派驻八个多月以后,这些“领导”如今有什么收获?他们给村子想出了啥样的减贫办法?
“卖菜再也不用跑远路了”
17日,来自姜屯村的村民王奎,载着新摘的几百斤黄瓜,来到了占海村蔬菜交易市场,顶花带刺的黄瓜受到客商青睐,也为他换回了丰厚的回报。
同样前来卖黄瓜的占海村村民任佑起,除了为卖个好价钱高兴,也为了少跑腿欣慰,“要是搁在去年,卖黄瓜得跑十几里”。
如今,挺直了腰杆、在自家门口卖菜的占海人,建起了一排排整齐的冬暖式蔬菜大棚。莘县扶贫办主任蒋新华介绍,这些大棚是获得扶贫款资助的项目,改变了村子单靠种植粮食作物的生产格局。
政策的扶持、蔬菜的收益,让不少原本外出打工的村民纷纷回家。任少宾之前几年一直在外闯荡,听说今年建一个大棚国家给一万元补贴后,他没有再出去,而是建起了一座冬暖式大棚。
当年建成,当年投产,趁着行情好,能卖个好价钱,这几天他的大棚每天都能采摘一千余斤黄瓜。黄瓜下市后,接着种芸豆,“赶在春节前上市,一斤七八块”。
这一算下来,一个大棚七万元的成本,一年就能收回来。不仅如此,吸引劳动力回流后,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的现象,在占海村也销声匿迹。
建大棚、建市场、修公路、打机井、建下水道,半年多的时间,接连发生的变化让占海村的村民喜上眉梢。
这一切,都和年初来到村子里的一个“陌生人”有关。
省里来的“第一书记”
按照山东2013年底农民人均收入3322元的省定标准,全省共识别出省定贫困村7005个、贫困人口519.5万人,占海村、许村和王楼村就在其中。
2015年,山东组织开展了新一轮第一书记驻村帮扶工作,王小志积极响应,踊跃报名。他和两位同事,分别担任莘县俎店镇占海村、许村和王楼村的“第一书记”。
2015年2月10日,乍暖还寒,占海村里来了一个陌生人。从这一天起,山东省质监局办公室调研员王小志,从济南市历阳大街6号的办公楼,来到了鲁西平原上的这个小村庄,开始了长达两年的帮扶工作。
从省直机关干部到省级贫困村第一书记,这可不仅仅是角色上的变化。进村伊始,王小志就把制定好工作规划,当成做好帮扶工作的基础和关键。他和同事吃住在村子里,每月回济南两次,开展深入的走访调研。长达两个月的时间里,他摸清了村子的情况,吃透了村情民意。
王小志是寿光人,那里是全国闻名的蔬菜之乡。来到占海村,他发现这里也有蔬菜种植的传统,可惜受制于诸多因素,发展不起来。
缺水源、路况差、没市场,这些问题摆在他的案头。在他的信念里,产业扶贫要切合实际,不能也不需要另开新路。他决定利用村子的既有传统,扶持特色产业,进行“精准扶贫”。
黄河水冲击出的这片平原,水源是村民的命脉。由于地势原因,黄河水引不进来。没有水源,有大棚的技术也不敢种。王小志收到的第一个也是最多的村民愿望,就是打井。
他协调筹集资金30万元,为占海村、许村和王楼村每村打了十眼机井。有了水,村里蔬菜大棚的灌溉难题彻底解决了。
和任少宾一样,占海村超过50%的贫困户,今年在政策扶持下建起了大棚。占海和临近的许村、王楼村三个村共扶持发展大棚600多亩,总投资达到1000多万元,预计村民年增收2000多万元。
“这几个月瘦了七八斤”
“两年时间,让占海脱贫。”这是王小志立下的誓言。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每周一到周五,他都住在村子里。每两周才回到济南的家中一趟,他把占海当家,占海的村民也把他当成了家里人。
不仅要把农村的事做好,还得让农民致富,这是个“技术活”,也是“第一书记”的压力。半年多过去了,扎根在占海村的王小志,体重已经轻了七八斤。
体重下去了,换来了群众的好口碑。刚刚过去的这个雨季,占海村民第一次没有忍受“晴天两脚土,雨天一身泥”的“考验”。
和很多贫困村一样,占海村之前路面年久失修,损毁严重,也没有排水措施。基础设施的滞后,不仅影响村民质量,还对经济发展产生制约,蔬菜怎么运出去都是老大难。
王小志积极协调上级部门支持,为村子里争取了2公里共70万元的道路整修改造目标,还争取来20万元投资,修建了村内排水设施。
村子里没有蔬菜市场,王小志决定投资16万元在占海村和王楼村各建一个市场,为辐射和带动村子及周边食用菌蔬菜特色产业、解决劳动力就业、增加村民收入促脱贫发挥了重要作用。
今天的占海村,村民通过种植食用菌和蔬菜,每亩纯收入能到两万元,村子年产食用菌达到200万斤。
不仅如此,路灯亮了,自来水安了,钱包鼓起来的村民心气也更顺了。
虽然已经看到了努力的成效,但帮扶工作才刚刚开始。在王小志的工作计划中,占海村将整村推进产业项目实施,做大做强特色产业。
他说,未来要开发建设“莘县俎店蔬菜信息网”,进一步扩大宣传,打造品牌,还要美化亮化村庄,完善基础设施。他相信,再过两年的时间,占海村的村容村貌,村子的发展水平将和今天大不一样。
(记者 封国栋)
□相关新闻
全市仍有41.09万贫困人口
本报讯 聊城晚报记者从聊城市农委扶贫办获悉,我市目前还有399个省级重点贫困村、41.09万建档立卡识别出来的贫困人口。
据聊城市农委扶贫办主任陈玉桥介绍,山东按照2013年底农民人均收入3322元省定标准,对全省7万多个行政村、7000多万乡村人口进行全面识别,共识别出省定贫困村7005个、贫困人口519.5万人。其中,聊城有650个省级重点贫困村、50多万贫困人口。目前,建档立卡、基础信息全部录入数据库等工作已经完成,为实现应扶尽扶、精准扶贫奠定了坚实基础。
据了解,山东省委组织部牵头组织的选派第一书记到贫困村抓党建促脱贫,是山东省把农村基层党建与扶贫开发工作相结合的一项创举。据了解,上一轮(2012年-2014年)584个山东省派第一书记帮包村取得较好的效果,201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074元,三年收入增长率明显高于山东全省的平均水平;96.58%的扶贫对象实现收入翻番,人均收入达到5000元以上,全部实现脱贫。这584个贫困村集体收入平均达到8.78万元,有129个村达到10万元以上。
2015年,山东又组织开展了新一轮第一书记驻村帮扶工作,从省直部门选派34名正处级干部到扶贫开发重点县挂职县委副书记,选派609名干部帮包贫困村,山东省直9个部门选派干部组成东平湖区整体脱贫工作队,各有关市县也进一步加大了第一书记驻村帮扶力度。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李乐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