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贾志丽
责任编辑:李乐涛
大众网聊城11月26日讯 在扶贫攻坚工作中,高新区统筹规划,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通过不断加大贫困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和基层合作社建设,提升村庄整体发展活力,助力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不返贫。
在省级贫困村崔庄村,有一座建成不久的大桥,正是因为有了这座桥,老百姓的日子也发生了变化,村民们都亲切地称它为“便民桥”,“致富桥”。
采访:村民 崔玉军
桥通了,公交能进村了,哪怕刮风下雨,出门也方便,车一天来回好几趟,去城里不用和以前样得去镇上坐车了。
交通便利了,方便的不仅是百姓的出行,村庄的农产品外销也搭上了快车道。
采访:崔庄村村支部书记 崔怀军
原来大车进不来,村里的瓜菜外销都得通过小车一车一车的往外拉,现在桥通了,大车进出很方便,谁家往外批发瓜菜,都不像原来那样发愁了。
交通条件差、地理位置偏远,是多年来困扰崔庄发展,导致贫困的主因,介于这个原因,第一书记申长森入村后,第一件重要工作就选择了修路、架桥打基础。
采访:崔庄村第一书记 申长森
老百姓有句俗话,要想富先修路,我们必须把制约我们发展的最大瓶颈打通,现在农产品不用愁,什么时候想卖,什么时候就有来收的。
打好村庄发展的硬件基础,为崔庄村走出去、引进来提供了便利;而在顾官屯镇西刘村,通过第一书记牵头,将有实力的农业企业请进来,成立村级农业合作社,则为村庄更快脱贫增添了新活力。
采访:西刘村村支部书记 刘兴伟
今年6月份合作社成立,目前已经流转出了200亩土地,村里的14户贫困户已全部入社,也吸纳了一些有意愿的普通农户入社,都是根据合作社的收益按比例分红,实现增收。
采访:西刘村第一书记 王德周
通过入股合作社,参与收益分红,贫困户在合作社既是股东,又是生产的参与者,在合作社里自己给自己打工,这可以很好地调动他们的脱贫积极性。
截止目前,高新区21个省级贫困村已全部落实了扶贫产业项目,其中已有14个贫困村成立合作社,共计带动扶持对象288户539人,已基本解决了重点贫困村贫困户脱贫,为2016年底实现全区贫困群众基本脱贫,率先建成全面小康打下坚实基础。
初审编辑:贾志丽
责任编辑:李乐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