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7日上午,浙江客商王先生从莘县古云镇考察完化工项目后,驱车沿新修建的德商高速公路一路畅行,抵达聊城城区仅用了一个小时。他高兴地说:“原来没通高速,这段路要两个多钟头,现在缩时近半,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去年11月份,德商高速公路聊城至范县段建成通车,成为贯通鲁西地区、沟通京津冀和河南中原腹地的高速公路省际大通道,也彻底结束了莘县、阳谷不通高速公路的历史。
德商高速公路聊城至范县段建成通车,只是我市加快建设重大交通项目的一个缩影。去年以来,我市积极实施大项目带动战略,集中全市之力抓谋划、抓争取、抓前期、抓在建,一批重大交通项目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聊城正在加速迈向立体交通新时代。
正在召开的省“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就聊城等几座机场建设排出了“时间表”:建成运营青岛胶东国际机场、菏泽机场,争取建成济宁机场、聊城机场,开工建设枣庄机场。这在全市上下引起了强烈反响,聊城机场成为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大家热切期盼着聊城的“蓝天梦”能够早日实现。不仅如此,与我市相关的5条铁路(其中3条高速铁路)、3条高速公路、2条航道、4座黄河大桥、1个机场和1个港口,已经全部纳入国家和省的交通建设规划。据了解,这五条铁路包括:京九客专、郑济客专、聊泰铁路、聊城至泰安城际铁路、德聊快速铁路等;三条高速公路包括:青兰高速公路(G22)、德上高速公路(G3W)、德郓高速公路等;二条航道包括:徒骇河通航、京杭运河复航;一个港口:京杭运河聊城港。
从市交通运输局了解到,目前,邯济铁路扩能改造工程全面完成并全线通车,济聊一级公路和德商高速公路聊城段建成通车,青兰和莘县至南乐高速公路开工建设;德郓高速列入了全省高速公路网规划,其中高唐至东阿段计划于“十三五”期间先行开工建设;郑济高铁和聊泰铁路今年可开工建设;京九高铁走向基本确定,将在“十三五”开工建设,聊邯长高速铁路有望展开前期工作;东阿至东平黄河公路大桥投资人招标工作已经完成;徒骇河通航等项目前期工作顺利推进。
这些重大交通项目陆续实施后,我市将建成山东省西部重要的综合运输枢纽,区位优势明显增强。根据规划,我市的综合运输枢纽分为客运枢纽和货运枢纽。客运枢纽主要是整合铁路聊城站和公路聊城西站,形成综合客运枢纽,作为京九铁路、京九客运专线、郑济客运专线、济聊城际铁路主要停靠站,并预留聊泰城际铁路和德聊快速铁路接入条件;建设聊城南站作为济聊城际铁路停靠站,整合公路聊城南站,形成综合客运枢纽;建设聊城机场。货运枢纽主要依托铁路聊城东货运站,在中心城区北部建设大宗散货物流园区;在中心城区东部建设综合物流园区,服务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建设聊城港。
在重大交通项目稳步推进的同时,事关百姓出行的民生交通项目建设也渐入佳境。围绕公路的改造升级,2015年我市争取并实施干线公路建设工程13项276公里,争取省财政资金15.55亿元,占全省投资总量的近六分之一。全年干线公路建设完成投资10.9亿元,省道322、省道324、省道710等大修工程实现了两年任务当年完成,其他工程正在顺利推进。全市新改建农村公路507.9公里,完成投资4.9亿元,圆满完成了第二批村级公路网化示范县建设任务。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已整治1063.8公里,完成投资1.15亿元,实现了两年任务一年基本完成。
2015年,我市成功创建成为国家绿色交通城市,迈出了节能减排、民生交通建设再出发的步伐。按照要求,到2018年,我市将基本建成绿色交通运输体系,绿色交通整体发展水平全国领先,交通基础设施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行业绿色低碳监管体系基本建立,绿色循环低碳交通体系运输框架基本形成。如今,行驶在聊城大街小巷的新能源公交车,成为绿色交通城市的一道靓丽风景线,不仅推进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打造靓丽城市品牌,同时也进一步提升了市民的出行舒适度,改善了市民乘车环境。目前,中心城区公交车发展到943辆,节能环保车辆覆盖率达100%。仅2015年,全年新增新能源客车和公交车1794辆。开通运营线路46条,营运里程660公里,群众出行更加便捷舒适。(聊城新闻网)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李乐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