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雄朱枫 柔情朱枫
在山东画报出版社刊出的《老照片》里,临刑前的朱枫从容淡定,看不出丝毫恐惧和慌乱……正如她定格在这张照片里的不凡气度,朱枫是一名英雄,甚至连杀害她的人都向她表达了敬意。
据记载,台湾“国防部”保密局负责抓人的谷正文少将于上世纪90年代向社会公开了一份绝密资料,其中有关的一份“内部工作总结”提及朱枫时充满敬意:“(朱谌之)于被捕瞬间吞金企图自杀,证明其对应付事变,早作准备;(朱谌之)此种维护重要工作、不惜牺牲个人生命之纪律与精神,诚有可取法之处。”并称朱枫“党性坚强、学能优良”。
国民党“保密局”在完成了杀人任务后,竟对视为死敌的对手表示钦佩,而且将此种“纪律与精神,诚有可取法之处”写进了“内部工作总结”,用以对部属的“训导”,可见朱枫在生死关头的英勇表现,让杀害她的刽子手们也不得不为之叹服。
从安守闺房到投身革命
为革命变卖祖母留下的3克拉钻戒
字体清秀,作画清雅,熟谙诗词……如果不是生在动荡年代,朱枫也许会是安守闺房的才女,但命运终究把她卷入时代风云之中。
在宁波女子师范学堂读书时,朱枫曾在同学陈修良的带领下走上街头示威,参加“五卅运动”引发的学潮。陈修良曾任中共南京地下市委书记,是中共历史上第一任女市委书记。70多年后,已90岁高龄的陈修良回忆当时的情景时感慨万千:“其时我根本没有想到这位多愁善感的名门闺秀,后来会成为自己的战友,而且以轰动台湾的悲壮捐躯结束其革命者的一生。”
真正让朱枫走上革命道路的是她的第二任丈夫朱晓光。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在朱晓光“鼓动”下,朱枫走上街头参加抗日宣传活动。朱晓光曾著文回忆:“最使我感动的是守寡多年、支撑一个旧式大家庭的舅母,竟也毅然挺身而出,抛弃古书画诗词生活,奔向抗战,毫无顾虑地参加各项行动。”
1938年夏天,浙江镇海沦陷前,朱枫跟着朱晓光奔赴武汉避难,结识革命工作者、武汉新知书店(1948年与生活书店、读书出版社在香港合并为三联书店,延续至今)创始人徐雪寒。1990年,徐雪寒在一篇文章里写道:“她(朱枫)用变卖家产所得,对新知书店投了一笔数目较大的资金。说投资,是句门面话,实质上是对党的出版事业的无偿捐献。”
从此,朱枫留在新知书店工作,参加革命活动。后来朱枫又到皖南新四军随军书店工作,1940年为给书店购买纸张,朱枫变卖了祖母留下的一枚3克拉钻戒,换得3200元。随着革命形势的变化,朱枫后来又跟随书店辗转浙江、香港、桂林等地进行革命活动。
出色的女特工
很多情报在麻将桌、饭局上传递
1945年朱枫由徐雪寒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进入华中局在上海的贸易和情报部门,成为中共地下工作者。经过锻炼,朱枫逐渐成长为拥有丰富斗争经验的红色女谍。
她的外甥女顾倬云回忆,1944年朱枫曾被日本沪西宪兵队逮捕刑讯拷问,“经多方营救出来后,姨妈仍会买时装,烫好头发,掩护身份,解除敌伪怀疑。”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上海市委秘书长的刘人寿在多篇文章里都提到朱枫,“朱枫当时为地下党做经济工作的事,因为公司业务和情报关系,她与商界、政界人物都有接触。”其中一个关系是朱枫在国民党中统工作的妹夫,“很多情报都是麻将桌、饭局上传递的。”
1948年秋天,随着国民党政府的加速崩溃,香港成为重要地下斗争战场。当年深秋,朱枫被派赴香港,表面是香港合众贸易股份有限公司的职员,实则从事财经和秘密交通工作。“当时母亲月薪400元,主要工作是陪伴聚集在香港的民主党派和文艺界知名人士回归大陆。”曾跟随母亲一起在香港居住过的朱明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