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播种在海峡两岸的“善因”
在两岸关系上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
徐宗懋介绍,朱枫骨灰回归大陆后,与大陆媒体的反应不同,台湾媒体并没有过多报道。“对这边的人而言,这件事终究有点儿尴尬。虽然媒体没有大力宣扬,但也没人对此攻击和指责。这说明台湾大环境较以往已大为不同,否则无论我们个人如何努力,朱枫的骨灰也不可能顺利回归。”
出生在台湾的徐宗懋祖籍福建古田,1945年他的父母搬去台湾。“现在我的家乡已经成了水库,唯一留在那里的舅舅也已去世。”徐宗懋说,自己从小就对大陆有一种亲近感,“我上高中时对大陆的关注已经到了很细节的层面。”1987年,徐宗懋第一次到大陆采访,1992年开始带着家人到大陆旅游。“到现在我们已经在大陆度过五六个春节,去过北京、东北等很多地方,去年还到上海参加过世博会。”
徐宗懋说:“尽管海峡两岸在这件事上并未有谈判、共识、移交等正式程序,是以民间丧葬习俗的惯常方式来处理的,草木不移,虫鸟不惊。但是,这件事在两岸关系上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它给两岸关系种下了‘善因’,有利于推动两岸互动。”
烈士安葬地还未确定
英魂暂存于八宝山革命公墓
目前,英雄的骨灰暂存于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英魂回归大陆之初,外界盛传将于今年清明节安葬,其中北京、南京、朱枫的故乡宁波镇海都希望烈士能安葬在本地。
清明节前,几位关注过此事的济南市民向记者表示,因为朱枫骨灰回归一事缘起济南,他们格外牵挂烈士的骨灰将安葬何处。对此,朱枫之子朱明说:“母亲的骨灰来不及在今年清明节安葬,初步定于今年6月安葬在宁波镇海。”朱明向记者强调:“宁波是我母亲的故乡,当地政府也非常重视,多次开常委会研究相关事宜。现在镇海正在修建‘朱枫烈士纪念楼’,并准备将一座公园命名为‘朱枫公园’,还计划出版有关纪念文集、筹拍专题片。”
但是,对于朱明的说法,宁波市镇海区政府一工作人员未予证实,“现在朱枫烈士的骨灰还没定下来要安葬在镇海,因为国家有关部门还没有表态。”但这位工作人员透露,他们已邀请朱枫的亲属近期到镇海参观,亲身感受镇海的发展和变化。
朱晓枫则向记者表示,母亲骨灰的安葬时间和地点都未商定。“有关安葬地点,我们亲属之间还需要协商,另外也需要听取组织上的意见,所以这个清明节肯定是来不及安葬了。”
【记者手记】
历史后的历史
十多天的采访,记者也经历了一场寻找,寻找的内容甚至比英魂回归中的当事人更为丰富。朱枫生前的历史,朱枫身后的历史,寻找朱枫的历史,寻找完结之后的历史,以及正在发生的历史……徐宗懋发表在《老照片》上的那篇文章叫做《战争后的战争》,而记者所寻找的,是“历史后的历史”。
最先触及的是发生在60多年前的那段历史,记者一次次惊叹于朱枫的传奇人生,感慨于她的英勇和刚烈……
历史就像一个故事,遥远难以触及。跨海寻亲则属于“历史后的历史”,它使记者更感亲近,因为它启程于离济南时报不远的《老照片》编辑部,完结于刚刚与记者通完电话的朱晓枫、李扬、冯亦同、徐宗懋……重温这段“历史后的历史”,记者不断被感动着,在多个“历史人物”的身上,记者感受到了时代的气息。也许正是这种时代的力量,烈士的骨灰才会以近乎传奇的方式回归。
徐宗懋说,这次跨海寻亲为两岸关系种下“善因”,记者期待着这一“善因”在海峡两岸开启更美好的“历史后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