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说:
一碗米饭,一顿带肉的饭菜,一个新建的食堂,这些变化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感到了温暖,而变化源自于今年3月份媒体对西部“小餐桌”困境的报道,报道引发了社会的关注,也受到了地方政府的重视。因此,三个月后的今天,我们看到了一些变化。
唐以存 马场乡中心学校校长:
现在是我们学生伙食标准提高了,原来我们主要就是土豆炒肉,现在我们蔬菜的花样也多了,有些价格比较高的蔬菜,绿菜也上了。
解说:
学生们吃的好了,是因为学校得到的补助增加了。以青年乐都县为例,在青海省委省政府的重视下,乐都县政府筹集拨发了530万元,来解决全县学生的吃饭问题,使得乐都县在校寄宿的中学生,每人每月补助50元增加到100元,小学生由40元增加到了80元,这让乐都县持续了三年多的一补经费不足情况得到缓解,但这样的改善对于乐都县来说实属不易。
莫玉玲 乐都县副县长:
还是比较困难的,咱就暂时停拨了教育上基础设施建设补助资金这一块,经费暂拨,就是等到下半年,转移支付经费增拨的话,咱们把这个空缺给填补起来。
解说:
除了贫困,各地农村开始的撤点并校,也是学校食宿问题集中凸显问题之一。2008年,乐都县开始大规模的撤点并校,寄宿学生一下子比原来增加了一倍,但是上级的一补经费,却是按照撤点并校之前的人数来拨发。这就造成了乐都县两个学生吃一个学生补助的情况,激增的人数,钱从哪里来?
强卫 青海省委书记:
省财政都拿出专门的资金,给寄宿制学校燃煤补贴,这样来解决这两年燃料价格上涨,给学校食堂带来的压力。也就是通过采取这些措施,以及在“十二五”期间,我们继续加大这方面的投入,目的就是一个让我们的孩子能够健康地成长,让青海各族中小学生不输在人生的起跑线上。
解说:
五年内解决问题,这也是贵州省做出的承诺。这样的时间跨度,也足见解决这一问题,并非易事。与此同时,教育部等相关部门也做出表态。
续梅 教育部新闻发言人:
比如说去年,也就是2010年9月份,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寄宿生生活补助标准,也就是两免、一补当中的一补的标准,去年是国家进行了提高,也就是对小学生来说提高到了三块钱,初中生是提高到了四块钱,每年小学生可以得到750块钱的补助,那么中学生是达到了1000元钱。
解说:
根据教育部发言人的数据,2010年中央和地方政府已投入一百亿元财政资金,用于中西部农村1200万义务教育阶段寄宿生,但是吃饭难的问题依然存在。毋庸置疑,人们期待着各级政府部门能够加大投入,让孩子们的小餐桌温暖、丰富,这样的期望另外一种表现则是社会各界的爱心。一个名为“爱心套餐”的公益计划已经在贵州启动,而截至4月18日,已经有11家基金会参与到了西部“小餐桌”的项目之中。
主持人:
要能够持久地解决西部小餐桌的问题的话,那么卢先生,钱是不是唯一的一个问题?
卢迈:
首先应该解决认识问题,但是没有钱确实是不行。现在这些公益组织,他们现在做的事情非常有意义,媒体人动员起来,通过微博,然后筹集了资金,很伟大,但是能够解决多少人?几千个人,几万个人。需要解决多少人?西部地区有2600万现在生活在农村的九年义务制教育的学生,所以这件事情必须要靠国家的力量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