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短片)
马场乡中心学校学生:
以前都没有吃过大米饭,还有没有菜,就是没有鸡蛋这种,现在已经有了。
杨永朋:
夹肉。
白义红:
每天都是热的,没有什么隔了夜以后的。
解说:
今天中国学生营养日,“全面均衡适量—培养健康的饮食行为”是今年的主题。在这样的日子,西部孩子的“小餐桌”,无疑再度让人牵挂,我们的记者也再次走近了这些孩子。
2011年3月25日
李红春 六合小学校长:
洋芋煮酸菜。
记者:
洋芋煮酸菜就是土豆。
李红春:
土豆。
解说:
一个多月前,云南禄劝县孩子们的就餐让人揪心,一周连续五顿饭吃土豆腌菜汤,半截甘蔗留在床头不舍得吃。
而如今北京仁爱慈善基金会为这里三所学校送来了首批一年的捐赠,包括261名学生的营养餐包,保证孩子们每天都可以吃到一个鸡蛋、一盒牛奶。
2011年3月27日
王享修 班仁乡中心校一年级学生:
我读一年级,七岁了。
记者:
读一年级是吧?这里面煮的什么?是不是快糊了?看看。
解说:
一个多月前,自带柴火,王享美和王享修俩姐妹从上学开始,就在露天厨房自己做饭。
而如今在乡政府办公楼改造的临时食堂,她们的午餐和晚餐有专门请来的厨师烹饪。
记者:
现在的话,你们那些小炉子、那些锅碗瓢盆放到哪里去了?
王享美:
放到家里去了,没有了。
沙先贵 贵州省罗甸县县委书记:
在两个月之内,这24个食堂要全部建成,这样就使这九千名学生有地方吃饭。总共我们算了一下,连食堂、宿舍大致要1.6个亿。
2011年3月28日
记者:
中午就干吃这个馍了?
李景年 中坝乡中心学校学生:
嗯。
记者:
干不干呀?
李景年:
不干。
记者:
学校有地方打点热水吗?
李景年:
没有。
解说:
顿顿土豆、干馍,一周发两个鸡蛋,还舍不得吃,偷偷带回家,这是一个多月前记者在青海省乐都县一些小学了解到的情况。
而如今,乐都市政府筹集拨发了全县财政的十分之一,530万元,来解决全县学生的餐桌问题,其中330万用于填补“一补”经费的缺口。
周永善 乐都县教育局局长:
我们毕竟还是一个国家级贫困重点县,县上财政也很有限,那就是现有的其它资金,来把这块先让学生吃饭,后面由今年县上新增的财政收入到下半年补回去。
李景年:
体重增加。
记者:
增了多少呀?
李景年:
五斤。
解说:
从冷馍到热饭,从背柴做饭到爱心厨房,短短两个月时间里,在社会的聚焦之下,这些孩子的餐桌正在发生变化。虽然他们还需要更进一步的帮助。
云南汤郎箐小学现有82名寄宿学生,学校如今提供一日两餐,早午饭合成一顿,晚饭一荤、一素、一个汤,为了公平分肉,四年级的杨永朋不时发号施令,轮流夹菜。
杨永朋:
夹肉。
以前是他们乱抢乱抢地抢,小的抢不到。
记者:
大家都自愿遵守这个规则吗?
学生:
对。
赵金富:
这些是孩子们自己想出来的,真的挺心酸的,像这样的伙食已经尽最大的努力了。
解说:
为了让孩子们改善饮食,学校和老师已经尽力而为。因为干旱,学校的两口水窖也快见底了,而买水几乎要花去一个学期公用经费的一半。炊事员每月500元的酬劳,也是八位老师自掏腰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