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广西柳州市城中区牛车坪村,爱心人士赠送的足球成了小龙与伙伴们沟通的重要工具(11月11日摄)。新华社记者 周华 摄
记者日前在小龙家看到,皮肤黝黑的小龙趴在床上睡着了,手上还有做饭烫伤的伤口。但小屋中堆满了物品,挂面、大米、鸡蛋、水果、小熊玩偶……截止记者采访时,小龙已收到爱心捐赠的奶制品26件、食用油20壶、面条约50斤、水果约100斤、电视机两台、洗衣机一台、童车3辆……
11月29日记者了解到,由于天气渐冷,不少好心人为小龙送来棉衣等保暖物品,爱心QQ群集资出钱给房屋加固,细心的网友还为小屋更换电线,安装白炽灯。
这几日,84岁的奶奶上山和小龙一起吃住,来往不断的网友和玩具,也让小龙展露出孩子“少年不识愁滋味”的天真快乐。
网络爱心无补现实人情冷缺
本应是熟人社会的牛车坪村,却忽视了对小龙的关怀。“一直以为是家人带他生活,看了报纸和网上登的才知道是他自己过。”包括部分村干部在内的不少村民告诉记者。
而艾滋身份,令小龙面临一系列和其他孤儿不同的尴尬。首先是上学问题。牛车坪村的孩子都到村里的马鹿山小学上学,小龙在这里读了学前班。校长说,秋季学期开学后小龙来过学校,但年纪太小无人督促,几天后就没来了。
其实,问题更多出在当地学生家长身上。“家长听说小龙感染艾滋病后都不同意他来马鹿山小学读书,有的甚至提出如果学校接收小龙,就让子女转学。”一位村民说,家长们认为小孩子不懂事,难免打打闹闹受伤流血,担心自己的孩子被小龙传染,抵触情绪较大。
大人的说辞直接决定着孩子的态度。一群孩子放学后追逐着记者的摄像机来到小龙家,和他踢起球来。12岁的彭小游(化名)还特意从家带了十来个小橘子送给小龙吃。
但记者连续询问4名小学生,他们的回答基本一致:可以和小龙一起玩,但不会一起吃东西,更不会有亲密接触。这成了小龙在当地入学的重大障碍。
其次,小龙面临收养难问题。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政厅表示,广西目前没有能够收纳艾滋病或艾滋病毒携带者的儿童福利院,建议暂由其亲属负责照顾。但四个叔伯出于对艾滋的恐慌和自身经济条件的限制,没有一个担起监护职责。而奶奶年事已高,力不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