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田明栋
责任编辑:孙贵坤
大众网记者 杨潇潇 聊城报道
9月4日,聊城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十四五’发展看聊城”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五)民政事业发展成果专场。聊城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景志国就“十四五”以来聊城市民政事业取得的发展成果进行介绍。
让老年人安享晚年,养老更有品质。养老服务供给扩面提质。全市备案养老机构数量116家、床位24537张,其中护理型床位19206张。养老机构数量较五年前增长16%,护理型床位占比提升47%。成功入选全国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全市已建家庭养老床位4575张,开展居家上门服务16.8万人次。适老化改造安享便利。面向特殊困难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实施居家适老化改造,如安装卫生间扶手、床边护栏等,已有5970户家庭享受到改造便利。同时,面向全市60周岁以上老年人,推出普惠性居家适老化改造产品补贴政策,涵盖6大类25种产品。“幸福食堂”暖胃暖心。为解决独居、高龄老人就餐难题,依托养老机构、连锁餐饮企业、农村幸福院等,建设445家“幸福食堂”,70周岁以上老年人就餐享受政府补贴。
让困难群众倍感温暖,保障更坚实有力。救助标准显著提升。城市低保金由每月684元提高至931元,农村低保金由每月511元提高至753元。城市特困人员生活费由每月1026元提高至1242元,农村特困人员生活费由每月664元提高至979元;城乡特困人员照料护理费根据自理能力分为自理、半失能、失能三类,由每人每年600元、2500元、5000元分别提高至2268元、3756元、7512元。救助机制更加主动。由“人找政策”变为“政策找人”,加快推进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完善“大数据比对+铁脚板摸排”工作机制,强化风险监测、及时预警,2024年以来,纳入低保保障范围819人,纳入特困供养保障范围140人。认定低保边缘家庭316户,实施临时救助1345人次。孤困儿童保障全面加强。孤困儿童养育标准大幅提高,集中供养孤儿由每月1760元提高至2328元,分散供养孤困儿童由每月1400元提高至1862元。健全困境儿童保护体系,建成县级未成年人保护中心11个、乡镇(街道)未保站60个,配备儿童主任5295名。实施“福彩圆梦”助学工程,资助1206人次。实施“孤儿医疗康复明天计划”,提供诊疗及健康体检服务575人次。拓展实施“护佑健康”项目,惠及10797人次。残疾人保障持续优化。一、二级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由每月140元提高至187元,三、四级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由每月113元提高至140元;一级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由每月125元提高至168元,二级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由每月109元提高至每月140元。残疾人“两项补贴”资格认定实现“跨省通办”,符合条件的人员可以在全国任何乡镇(街道)提出申请,不受户籍限制。
社会工作创新有效,服务更普惠于民。婚姻登记提质升级。婚姻登记“全国通办”全面实施,不再受户籍限制。全市8个婚姻登记处均设立了婚姻家庭辅导室,已为1.2万对新人提供免费婚前辅导。倡导婚事简办新办,组织集体颁证、集体婚礼35场。殡葬改革成效显著。突出殡葬公益属性,深入开展减项降费优服务活动。完成莘县、阳谷、高唐3处殡仪馆升级改造,服务环境显著改善。村(社区)红白理事会实现全覆盖,积极倡导丧事简办。社会组织彰显作为。聊城市登记社会组织2554家,覆盖文化、教体、养老、医疗等领域。开展行业协会商会乱收费治理,减免收费890.9万元,惠及企业4716家,有效减轻市场主体负担。投入资金2640万元,组织256家社会组织积极参与乡村振兴等活动,惠及群众350万人次。提供7000个就业见习岗位,帮助1.2万名毕业生就业。慈善组织从6家发展至72家。募集善款2.9亿元,精准实施400多个项目,在助困、助医、助学等领域惠及群众55万人次。区划地名助推发展。成功增设九州街道。冠县万善乡、阳谷县大布乡撤乡设镇,进一步优化行政区划。规范命名万余条乡村道路,让群众出行更便利。布设乡村智慧标志200处,提升乡村治理效能。
初审编辑:田明栋
责任编辑:孙贵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