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赵志鹏
责任编辑:李兆辉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杨潇潇 实习记者 卢立洋 聊城报道
为在全社会营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良好风尚,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3月23日上午,中共聊城市委宣传部召开记者见面会,邀请3位聊城市学雷锋志愿服务“最美志愿者”代表与记者见面交流,讲事迹、谈感受、话初心。
“什么叫志愿者?志愿者就是无私的奉献,就是为人民服务!我用艺术服务人民,同时也弘扬了曲艺这门艺术,我感觉活得很有价值!”莘县十八里铺镇李庄村文艺志愿者徐秋菊说。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了解到,今年60岁的徐秋菊,是莘县十八里铺镇李庄村的一名文艺志愿者,也是聊城市河南坠子非物质文化传人。2019年以来,她先后参加和组织开展了“曲艺进乡村”“文艺扶贫点对点服务进乡村”“燕塔剧场培训进广场”等志愿活动200多场,服务范围覆及全县24个镇街。目前组织带领的文艺志愿者队伍已发展到200多人,除开展文艺志愿活动外,还经常开展人居环境整治、防诈骗防溺水宣传、助老扶贫等志愿服务活动。先后被推选为“最美聊城人”和聊城市“优秀文艺志愿者”。
见面会上,徐秋菊提到,她出身于曲艺世家,自幼随父母学唱河南坠子,2018年,她从济南返回家乡莘县,从文艺志愿者做起,发挥自己的文艺特长,传承发扬曲艺艺术。2019年,在县委宣传部、县文联的鼓励下,牵头成立了县曲艺志愿者服务队,先后在十八里铺镇、徐庄镇、观城镇、柿子园镇进行演出200多场,观众达上万人。
谈及四年多的志愿服务演出经历,徐秋菊表示有付出,也有收获。她说,有时在家里排练节目,一排就是十几天,她就自掏腰包让大家吃饭;出门演出时,近路骑电瓶车,远路租车,也是她出费用。家里人曾问她图什么?她说,她的初心得以实现,在展现才艺的同时,还能让乡亲们开开心心地过日子,就是她的个人所图。
“在文艺志愿服务演出中,我坚持传播正能量,演出优秀传统曲目的同时,注重说新唱新,积极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说莘县故事,唱莘县发展。”徐秋菊说,他们表演的节目大多是通过身边的人唱身边的事,现场感染力非常强,很受群众欢迎。作为一名文艺志愿者,在以后的日子里,她也将会继续努力,创作出更多更好的文艺作品,为乡亲们服务,打造基层群众永不落幕的文艺大舞台。
初审编辑:赵志鹏
责任编辑:李兆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