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杜静
责任编辑:孙贵坤
大众网记者 彭静 李新民 聊城报道
当前正值秋粮收获关键期,连日秋雨席卷聊城,田间积水漫至田埂,刚采收的玉米裹着潮气,一场“抢”在雨时、“烘”走潮气的秋粮保卫战在鲁西大地上演。
走进东昌府区侯营镇,一派热火朝天的抢收景象。为确保秋粮丰收成果,侯营镇迅速统筹全镇烘干资源,并开放公共场院作为临时晾晒点,实现“湿粮”变“干粮”。
10月15日一大早,在东昌府区侯营镇依托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玉米烘干点内,运输玉米的车辆不断穿梭。烘干车间内,湿玉米不断送进烘干塔,热风穿仓而过,干爽玉米顺着出料口落入粮囤。
“现在我们共有一套烘干设备,三台脱粒机,烘干塔全负荷运转,现在日产量为200吨。”顾庄村党支部书记顾明峰向大众网记者介绍,秋收十多天以来,该合作社按成本价为周边农户提供社会化烘干服务,共烘干两千多吨玉米。
“面对今年秋收期间持续的阴雨天气,侯营镇政府紧急统筹协调,在全镇范围内梳理出10余处公共场院作为临时晾晒点,同时协调镇辖区两处粮食烘干点,以成本价向社会开放烘干服务,力争最大限度减少霉变损失,确保粮食能够颗粒归仓。”侯营镇党委委员张宇宁表示。
在加强玉米烘干的同时,公共晾晒空间的开拓也很重要。侯营镇充分利用辖区政府广场、各村广场、村主干道等场地,采用“人工+机械”的方式确保“颗粒归仓”。截至目前,侯营镇共设立2个粮食烘干服务点,开辟10余处玉米晾晒公共区域,总面积超1万平方米,最大限度地保障了农民利益与国家粮食安全。
为有效应对阴雨天气对秋收带来的不利影响,聊城市加强工作统筹,积极组织秋粮抢收、扩大晾晒场所、实施烘干作业,全力以赴推进秋粮抢收烘干工作。截至目前,全市秋粮已收面积占应收面积的86.1%。其中,玉米已收面积占应收面积的87.1%,花生已收超过九成。
初审编辑:杜静
责任编辑:孙贵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