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孔繁森精神”历久弥新——山东梆子现代戏《孔繁森》专场汇报演出在京成功举办

2025-09-23 09:26:32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杨潇潇

  大众网记者 杨潇潇 北京报道

  9月22日晚19点,随着中央民族歌舞团民族剧院的舞台拉开帷幕,山东梆子现代戏《孔繁森》汇报演出正式拉开序幕。在演员们齐鲁声腔与雪域风情的舞台融合下,800余名观众仿佛重走了孔繁森波澜壮阔的一生。

  2025年,是党中央号召向孔繁森同志学习30周年。作为孔繁森同志的家乡、孔繁森精神的发源地,30年来,聊城市始终以弘扬孔繁森精神为己任,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繁森故里石榴红”品牌,实现从“繁森”到“繁星”的升华与拓展。

  此次山东梆子现代戏《孔繁森》的成功赴京演出,不仅是对孔繁森精神优秀基因和时代价值的传承与弘扬,更是鲁藏两地文化交融、情感共鸣的生动实践。通过戏曲形式活态化演绎,展现了聊城市、阿里地区各族干部群众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奋进姿态与昂扬气象,引导各族干部群众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从两次进藏辞家别母,到扎根雪域高原;从暴风雪之夜爬冰卧雪寻找灾民,到献血换取生活费收养藏族孤儿;从随身携带药箱为群众看病,到带领干部群众建设阿里……山东梆子现代戏《孔繁森》以孔繁森同志两次赴藏工作的动人经历为叙事框架,通过“辞家别母”“岗巴送药”“收养孤儿”“舍家为国”“阿里救灾”“献身阿里”六大关键场景的戏剧化串联,完整勾勒出他从齐鲁儿女到“高原之子”的伟大人生轨迹。

  “这部戏我们以孔繁森同志舍小家为大家的家国情为切入点,还体现了母子情、父女情、夫妻情、及民族情,从而更能体现出孔繁森同志有血有肉的形象”。 山东梆子现代戏《孔繁森》副导演、舞台监督张东华介绍说,从创排之初这部戏经过了四五年时间的打磨,通过几十上百次的实践演出,演员们才尽可能完整地把孔繁森同志为国为民的精神展现出来。

  戏中孔繁森的扮演者祝玉芹业透露,研读剧本时,他常常被孔繁森同志的事迹感动到泪流满面,如此伟大的一个角色交给他来演绎,有时难免会产生“怕演不好”的担忧,但在导演的带领下,他们多次到孔繁森同志纪念馆、孔繁森同志家乡东昌府区五里墩村实地调研考察,经过反复排练、反复研究,尽力把孔繁森同志的事迹演绎好,并传播下去。

  正如戏剧里诠释的,孔繁森以忠诚、为民、担当、实干、奉献的精神,无怨无悔将自己的一生献给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将一腔热血洒在西藏高原之上。30年来,聊城市尤为珍视并积极用好孔繁森精神这一宝贵财富,在聊城处处可见繁森“印记”。

  无论是高标准建成的孔繁森精神教育基地、孔繁森同志纪念馆等实体阵地,还是繁森路、繁森希望小学、繁森药箱医疗服务队等的搭建,孔繁森精神已然如同一颗颗璀璨的繁星,在聊城的各个角落熠熠生辉,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聊城人。

  在充分挖掘孔繁森精神蕴含的民族团结时代内涵中,聊城市还立足孔繁森同志故里优势,打造了“繁森故里石榴红”工作品牌。“红石榴会客厅”“红石榴社区”“红石榴驿站”等等,如雨后春笋般在“繁森故里”绽放,让孔繁森精神进机关、进企业、进乡镇、进社区、进学校、进连队、进宗教活动场所,书写出聊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繁森故事”。

  “作为援藏干部,孔繁森同志的事迹我们都非常熟悉,今天通过山东梆子戏的形式重温了他的援藏故事,演出震撼人心,荡涤心灵,入情入理。孔繁森同志是援藏精神的一座丰碑,其崇高的家国情怀、民族大义,给我们援藏干部带来了深深的感动与激励”。 北京市第七批援藏干部喻琳说。

  晚上21点30分,历时2个半小时演出落下帷幕,演员们饱含深情地表演,让现场掌声经久不息。在观众们的掌声中,戏剧的声音渐远渐悄,然而孔繁森精神却如同熠熠生辉的星辰,穿越时空、历久弥新。

初审编辑:杨霄

责任编辑:孙贵坤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