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学校的老师在给孩子们上认知课
大众网聊城6月1日讯(记者 李乐涛)浩浩(化名)是北顺小学六年级的一名学生,成绩中等,即将升入高中。谁也不会想到,他曾经是一名孤独症儿童,就是人们口中常说的“星星的孩子”。六一儿童节前,大众网记者来到聊城东昌智障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学校,走近这样一群孩子。
在聊城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大院内挤满了十几家辅导培训班,院子里摆放着几十辆电动自行车,如果不经人刻意提醒很难发现与其他招牌摆在一起的“聊城东昌智障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学校”的牌子。学校就位于中心南面的四层小楼里,从外面看已经非常残破。
老师在上课,每一名儿童的身边都有家长陪伴。对于孩子的康复来说,很多时候,家长的态度与观念更加重要
2005年,刚从事教师职业不就的韩科新辞掉工作,拿出自己所有的积蓄,又另外举债16万,与伙伴一起开办了聊城第一所对孤独症障碍儿童康复教育的学校。后来种种原因,学校最终难以为继。而韩科新却在孤独症儿童康复教育这条路上继续走了下来,这一走就是九年。
现在的聊城东昌智障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学校归属聊城市妇联,这为韩科新减轻了不少经济上的负担,她可以全身心的扑在教育和管理上。另外,现在每名10岁以内的孤独症、智障儿童由聊城市妇联每个月补贴900元钱,6岁以内的孤独症、智障儿童由国家残联补贴10个月的学费,其余的一小部分学费由学生家长承担,减免了孩子家长大部分的费用。
硕硕是一名“唐氏儿童”,经过学校老师与家长的努力,硕硕的康复情况很不错
“叔叔好”,在一对一教室中,五岁的硕硕(化名)在老师的引导下向记者问好,并表演了一支舞蹈。“这个孩子来学校已经一年了,刚来的时候走路都走不稳,经过一年的训练,进步很多。”浩浩的老师告诉记者,在学校的一周中,有很多节课是一对一的教学。
“现在学校有不到一百个智障孤独症的孩子,年龄大都在2-10岁。”韩科新告诉大众网记者,这些孩子是活在自己的世界中,如果家长发现的早,越早的治疗对孩子恢复是有很大帮助的。学校里现在有30多个教师,她们都是女性。“女性更有耐心教学生,与正常孩子不同,要想教会这里的孩子一个动作,有时需要教几百遍,也许才能学会。”韩科新说到。
记者了解到,该学校按能力分班分为8个班,智商为0岁的一般分在豆豆班,智商在1岁左右的就转为苗苗班。“我们按规定收10岁以内的孩子,这样的孩子恢复的快、对其他小孩的攻击力也没那么大。”韩科新说,因为教育性质特殊,每天不仅孩子要来上课,学校还要求每个孩子和一个家长一起来上课,很多课程都是老师先教会家长,然后由家长再教孩子学习。
家长发现孩子有自闭症时,一般孩子都到了两三岁的年龄,日常生活中发现孩子不愿意说话、不交流,然后才会意识到孩子的毛病,带孩子去医院检查,好多家长不愿意接受这个现实,更不想把孩子送到特教学校,使周围的亲朋好友都知道自己有个“傻孩子”。
韩科新说,其实如果发现的早,早治疗,治愈的可能还是很大的,像前面提到的浩浩一样,在这个学校出去的好几个孩子现在都已经正常的接受小学教育了。浩浩曾经在这所康复训练学校呆了三年半的时间。他第一次来康复训练学校时候的情景,韩科新仍记忆犹新。老师喊“宝宝”,浩浩却捂着头大叫躲在墙角里,吃饭的时候家长必须把饭扣在桌子上,他自己用手抓饭往嘴里塞。
孤独症的孩子大约有三分之一通过康复训练能进入到普通学校就读。像浩浩这样的孩子,家长的配合也是十分重要,有个孤独症女孩叫璐璐,刚来到康复训练学校的时候,偶然间发现璐璐200以内的加减法能在很短的时间内算出来。可惜的是,后来她的父母生了二胎,便逐渐放弃了对女儿的康复训练。不久前有老师在街头偶然发现了璐璐,她的状态又恢复到了康复训练前的样子,令学校老师感到十分惋惜。
学校的办公室里挂满了锦旗,每一面锦旗背后都有一个以悲伤开始的家庭,最终迎来孩子康复的喜悦
韩科新认为,如果家长放弃了对孩子的康复训练,孩子的恢复过程十分缓慢,那些恢复效果较好的孩子几乎都有一个十分尽心的妈妈,有不少妈妈发现自己的孩子患有孤独症后,辞去工作全心全力照顾孩子,有些家长为了挣钱养家,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照顾,年纪较大的爷爷奶奶照顾这样的孩子力不从心。
现在,学校已累计培养了一千多名有障碍的孩子恢复生活能力。“学校还面临着种种的困难,但能坚持在这儿的教师都是好样的,我们也会尽心尽力走下去,给更多的孤独症家庭带去希望,”韩科新微笑着说,语气坚定而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