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635-8800121转601

投稿信箱:dzwlcjzz@126.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新闻

重阳节“知名度”高 节日味却不浓

来源:大众网聊城   作者:李金国   2013-10-11 15:11:00

关键词:重阳节;节日

农历的九月九,是中国传统的节日—重阳节。因为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并且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庆祝重阳节的活动多彩浪漫,一般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插茱萸等等。那么重阳节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怎么样?庆祝方式又是怎样的呢?记者今天现场采访了一些路过的市民。

    大众网聊城站1011日讯(实习生 李金国)农历的九月九,是中国传统的节日—重阳节。因为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并且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庆祝重阳节的活动多彩浪漫,一般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插茱萸等等。那么重阳节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怎么样?庆祝方式又是怎样的呢?记者今天现场采访了一些路过的市民。

重阳节“知名度”很高 却很少人庆祝

在采访中,无论是从农村来的清洁工人,还是正在读高中的学生,或者装修工人,他们都能说出“九月九,重阳节”这句话,但是只有少部分被采访者有庆祝节日的习惯,且对重阳节的了解也比较少。

东昌路的环卫工人说:“农村每到重阳节都去‘赶会’,前几年重阳节,柳园路上也‘打会’,还去玩过,现在都没有了。现在就是买点肉吃,逛逛街,不过没以前有意思了。”当记者问到重阳节的习俗时,她说:“登高吧,其它的不是很清楚。”

在三中念书的小刑听到重阳节这个词,第一反应是摇摇头,随行的同学说:“初中的课本上学过重阳节的诗,什么时间忘了,好像有一句‘遍插茱萸少一人’。”小型告诉记者,从没见过父母过重阳节,也没有庆祝的经历。

从事会计行业的王女士今年40岁了,她说自己也知道九月九日重阳节,但是很少去想这些节日的事,也从没有过过重阳节。由此可见,重阳节虽然市民生活中“知名度”很高,去庆祝节日的人不是很多。

大多人认为节日文化需弘扬 期待列为法定节日

在被采访者中,超过半数的人认为,重阳节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应该给予保护,弘扬节日文化。还有少数市民表示节日文化和自己的关系不大,自身也无能为力。

一家公司的装修工人说:“逢年过节只要回家就会庆祝,除非是工作忙走不开,如果列为法定节日,和家人团聚的机会就多了,也有利于保护文化。”

市民张先生说:“我觉得应该进行保护,重阳节是咱们中国的节日,中国的文化,不能再像端午节一样让外国“抢走”了,列为法定节日可以增加节日气氛。”

会计行业的王女士表示,她没想过这样的事情,工作也比较忙,觉得节日文化离自己很遥远,如果列为法定节日倒是可以休息几天。

相关链接

重阳节,又称“踏秋”,重阳节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春秋战国时期。屈原的《远游》诗中,就有“集重阳入帝官兮”之句。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日,为中国传统四大祭祖的节日 。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重阳与三月初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倾室而出,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插茱萸、赏菊花。

初审编辑:张元亮
责任编辑:李鸿杰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