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635-8800121转601

投稿信箱:dzwlcjzz@126.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

中央财政收入罕见负增长 须调整开支保住民生底线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刘晓静   2013-04-17 09:40:00

  制图:陈健珊

  继去年8月中央财政收入首现负增长之后,时隔半年,我国中央财政收入再次出现下降,3月份,全国公共财政收入9608亿元,同比增长6.1%。其中,中央财政收入3828亿元,同比下降5.2%。值得注意的是,与中央不同,地方财政收入在楼市的助力之下猛增,呈现“冰火两重天”景象。

  对此,专家称,GDP增速放缓、进口增幅下降,以及实施结构性减税是财政收入负增长主因,预计二季度财政收入会小幅增长,但财政收入来源和结构需进一步优化。支出应保住民生底线,尤其对医疗、教育等基本需求应加大投入,但对于公共福利方面的投入则应注意经济效益。同时,结构性减税并非只减不增,在给企业减负同时,环境税和资源税则应适当增加。

  一季度中央财政收入同比下降0.2%结构性减税减弱财政收入增速

  据财政部公布的数据,一季度,全国公共财政收入3.2万亿,同比增长6.9%,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7.8个百分点。其中,中央财政收入1.46万亿,同比下降0.2%。

  对于中央财政收入的负增长,财政部表示,这主要是受经济增长趋于平缓、实施结构性减税、一般贸易进口增幅低以及去年年初清缴入库2011年末部分收入、基数较高等影响。

  “GDP增速放缓对中央财政影响很大。”财政部财科所副所长白景明分析称,与GDP挂钩最密切的是增值税,工业增加值增长放缓等因素会直接影响中央财政收入。

  数据显示,国内增值税同比仅增长5.2%,而真正归属中央的收入仅增长0.4%。一方面,工业增加值增长平缓,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5%,增速回落2.1个百分点。而且,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为负增长,同比增长-1.6%。

  进口环节税收的负增长,也拉低了中央财政的增速。一季度进口货物增值税、消费税2968亿元,同比减少1194亿元,下降28.7%;关税566亿元,同比减少215亿元,下降27.5%。进口环节税收的负增长,主要受去年一季度清缴入库基数高以及一般贸易进口增幅低的影响。

  对此,国务院参事、中央财经大学税务学院副院长刘桓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财政收入的负增长并非一个好的现象,表明我国经济发展当中确实存在一些问题,财政收入来源和结构需进一步优化。”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中央财政收入与地方财政收入可谓是“冰火两重天”,一季度,地方财政收入1.74万亿,同比增长13.7%,而这部分增长,主要来自于房地产相关行业。

  今年一季度,土地增值税822亿元,同比增长34.7%;契税917亿元,同比增长38.3%。而作为“土地财政”的核心部分,一季度国有土地出让金实现7700亿元的收入,同比增加2448亿元,增长46.6%。

  国务院参事汤敏称随着政策效应的不断显现,4月份以后,房地产价位就会下降,所谓“两重天”这一现象或在二季度不再持续。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同样表示,二季度房地产企业会处于一个观望状态,事实上,楼市成交已经开始出现下滑,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快速增长的趋势或无法带入二季度。

  “这显示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仍然明显。”刘桓表示,地方政府在今后的财政收入来源方面亦需要进一步改革。

  财政收入今后估计维持一位数增长财政支出更应重点保民生

  对于二季度的财政收入,不少业内人士表示,二季度的财政收入会比一季度有所好转,但因目前经济增长仍然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因素,二季度财政收入实现大幅回升存在不少难度。

  “从目前情况看,上半年经济有望保持去年第四季度以来温和回升的平稳增长态势,随着去年同期收入基数较高等特殊因素减弱,中央财政收入增幅会由一季度下降转为二季度小幅增长。”但财政部分析表示,总体来看,全年财政收入增幅不会太高。

  对于今后的财政收入,刘桓称,“随着中央结构性减税的贯彻,营改增力度还将进一步加大,8月份之后,更多地区将进入营改增试点,这些均将影响中央和地方财政收入的增加,我国财政收入或将步入低轨道运行期。”

  事实上,近年来财政增速已经出现下降趋势。2011年,全国财政收入增长25%左右,2012年则降到了12.8%。而2013年第一季度增长仅6.9%。“财政收入今后估计就是一位数的增长”,财政部部长楼继伟此前在公开场合曾如此表示。

  这意味着政府不得不启动“紧衣缩食”的日子,业界担心政府缩减开支会否影响民生项目。

  对此,汤敏称,第一季度教育支出增加9.3%,医疗支出增加22%,社保支出增加12%,农业支出增加15%,节能环保支出增加28%,跟民生有关的项目支出远远高于收入,也高于一般的政府支出。也就是说,财政以保民生为主的倾向应该会继续保持下去。

  刘桓同样指出,1-3月财政支出增速为12.1%,比去年回落3个百分点。但从结构看,对环境保护、住房保障、医疗卫生、文化传媒领域的支出增速比去年全年有所提高,且根据政府预算报告,2013 年财政支出的重点将是民生、节能环保和国防领域。

  刘桓具体指出,民生方面的投入首先要分清基本生活需要和改善性需求,对于医疗、教育等基本需求应加大投入,但对于公共福利方面的投入则应注意经济效益,“比如,对于交通的改善应遵循市场规律,补贴过大对经济的运行并非完全有益。”

  此外,刘桓还指出,结构性减税并非只减不增,因此,在给企业减负的同时,要注意寻求新的税源,比如,环境税和资源税幅度的增加均应纳入考虑范围之内。

  “社会对政府财政的监督同样格外重要,这点要增加透明度,把它公布出来,由社会、媒体、人大各方面来监督。”汤敏还指出。

  新华社发表评论亦指出,各级政府一方面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守住民生底线,确保支持经济转型的各项支出;同时要加快完善财政绩效管理制度,充分发挥人大、政协、审计和社会公众对预算的监督作用,对官员乱花钱行为引入司法惩戒机制,并确保各项制度执行到位,切实提高政府花钱效益。  ●南方日报驻京记者 刘晓静 实习生 侯润芳

徐璐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