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一生为孩子洗衣超两万次 孔子学堂教学生体会爱
来源:大众网 作者:仇晶 2015-05-29 11:00:00
中国孔子基金会副理事长、传统文化教育分会会长邢成湖(左一)向周村区实验小学授牌“孔子学堂”。中国孔子基金会理事长、秘书长王大千(左一)向周村实验中学授牌“孔子学堂”。
《文明基因·孝诚爱》丛书。
中国孔子基金会副理事长、传统文化教育分会会长邢成湖(左一)向周村区实验小学授牌“孔子学堂”。
中国孔子基金会理事长、秘书长王大千(左一)向周村实验中学授牌“孔子学堂”。
中国孔子基金会理事长、秘书长王大千一行参观周村区实验小学的教学设置。
大众网淄博5月29日讯(记者 仇晶) 母亲的分娩有多痛?父母照顾孩子究竟有多辛苦?28日,大众网记者在孔子学堂校园行活动暨《文明基因·孝诚爱》(丛书)讲用心得研讨会中了解到,由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文明基因·孝诚爱》一书,用数理化的方式将这些理所当然的爱转化成具象的数字。母亲一生约为孩子洗衣22000余次,九年义务教育期间父母对孩子的接送需要花费3600个小时……这些惊人的数字带领读者直观体会“孝诚爱”的意义所在。
道德为魂数理为体 魂体交融助学生“知行合一”
据了解,此次活动由中国孔子基金会传统文化教育分会主办,山东教育出版社、周村教育局、《儒风大家》协办,周村区实验中学、周村区实验学校承办。活动还为周村区实验小学、周村区实验中学两所学校举行孔子学堂授牌仪式。
大众网记者在翻阅《文明基因·孝诚爱》丛书时看到:“现在虽然是新时代,然而妈妈依旧是家中那个永远洗不完衣服的人。据有关人士估算,母亲一生大约为子女洗衣22000件次。当你穿着干净整洁,散发着肥皂清香的衣服时,是否想到了妈妈的劳作与辛苦?”书中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每一个数字的背后都是那些被人们忽视的默默的爱。
丛书分为《家庭美德·孝德》、《学业道德·诚德》、《社会公德·爱德》三册。书中不设章、节、目,而是通过诸如“知恩篇—难忘父母养育恩”、“关爱他人篇—我们都是一家人”等“篇”构成全书骨架,篇中的每节内容都由“过目难忘”、“心中有数”、“学而习之”、“融会贯通”四个板块构成。四个板块中各有特色,分别以情境、数据、学科试题、道德故事展现“德”这一大命题。
据介绍,这套丛书已经进入山东省多所中小学校和孔子学堂作为教学的辅助材料使用。将道德有机融入中小学生的各科教学,使抽象的数理化符号变得有温度、有感情,从而达到对学生德行“润物细无声”的感染效果。
论语教育是情境教育 “学思行”培养学生价值判断
“书中许多的例子,有意识地要把道德观念变得具体,落小、落细、落实。”研讨会活动现场,中国孔子基金会理事长、秘书长王大千谈到他的感想时说,这对孔子基金会在挖掘、阐发、研究、普及、推广传统文化方面有所促进。
王大千归纳《文明基因·孝诚爱》丛书的内容,可以用学、思、行三个字来概括。他说,学,是指学习的情景,带来学习的感触。丛书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学习的情境,为他们带来学习感悟。同时,他也提到论语的教育其实就是一种情境教育,非直接教育而是价值判断教育。
“很多问题的产生是不会判断、不愿判断造成的。”王大千认为当今社会上一些谣言的传播就是缺乏价值判断的表现。他引用论语中的“学而不思则罔”,其中的“思”就是一种价值判断。“论语给我们展现了老师与学生辩论的情境,但没有说谁对谁错,这需要自己的判断,我们现在的教育正是缺乏这一点,需要反思。”他认为现在的教育还是应当回归孔子的“寓教于乐”、“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等教育理念。
王大千说,《文明基因·孝诚爱》丛书仅仅是一个引子,像是一部书的导语部分,以后怎么创作,就需要家长、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身体力行、与时俱进,围绕“学思行”贯穿“孝诚爱”引领儒学复兴深耕精神家园。
责任编辑:张令可
热点图片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