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评论:禁供鱼翅燕窝如何令行禁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党政机关国内公...
-
山东不明飞行物 多个不明物体犹
据网友观测,山东天空出现多个不明飞行物,画面中,两个...
-
湖北确认嫖娼视频当事人为高院
自7日起,网上开始流传一段视频《网爆湖北法院院长张军...
莒县建国前老党员平凡中坚守党性永葆本色精神
来源:大众日报 作者:董 卿 张春晓 2014-05-29 08:26:00
在日照莒县,有一群被誉为“红色群落”的老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建国前老党员,最多时曾有13341人,目前健在的有976人,其中抗战期间入党的有161人,他们的平均年龄已达86.7岁,年纪最大的今年已经103岁。
在日照莒县,有一群被誉为“红色群落”的老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建国前老党员,最多时曾有13341人,目前健在的有976人,其中抗战期间入党的有161人,他们的平均年龄已达86.7岁,年纪最大的今年已经103岁。
一位老党员就是一个生动的故事。战争年代出生入死,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不遗余力,新时期仍然积极发挥余热。他们不计较个人利益得失,不居功自傲,不向组织伸手——他们在平凡中坚守党性,在坚守中淡泊个人,无论岁月如何变迁,永葆“一心向党、公心为民、用心实干、清心律己、热心传承”的本色精神,是基层党员干部对照检查的一面“镜子”,对今日群众路线教育有着深刻启示。
党性刻于心 信仰大如天
“是党的人,就要听党的话!”这是龙山镇杨家沟村85岁的建国前老党员卢翠秀经常说的话。她17岁入党,是日照市现任年龄最大的农村党支部书记。
5月17日,坐在卢翠秀的小院里,还没等记者说话,她先大声问:“你来说说是谁让咱们坐在一块的?”见记者有些发愣,她又说:“是咱们党啊。”老人曾上过敌人的“暗杀团”黑名单,文化大革命时期为保护全县十七级以上老干部档案受尽折磨。新时期在村支书岗位上,她带领群众治山、治水、修路、致富,一干就是60多个春秋。
她的小儿子杨代国说:“俺娘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不顾家。”前年为了给村里修水坝,卢翠秀逼着儿子带自己去县水利局。局长许孝华听说是老模范来了,想尽办法给村里争取了20多万元,并承诺年年帮村里安排水利扶持资金。
“按说是享清福的年纪,我们子女不愿意她再当这个村支书了,可是群众都选她。”为了便于照顾,卢翠秀现在跟杨代国在城里住,已经退休的杨代国现在就成了老人的“专职司机”,每天一早不到八点就送来,有时候晚上八九点才能回。
“俺娘干村支书,把我也‘搭’了进去。”杨代国笑笑说,来回接送一趟就是一个多小时,很多时候还得跟她一起在村里待着,去年光修车花了好几千块钱,让老母亲给“报销点”,结果换来母亲的扭头拒绝:“不能这样干。”
在莒县招贤镇,有一个专为建国前老党员而建的“本色”——老党员红色群落展览馆,437位建国前老党员的影像在这里定格;这是一个平凡生活中的英雄群体,是目前全国现存最完整、最壮观的“红色群落”。
他们从入党那一刻起,经历战火纷飞、饥困交加、文革之乱、改革阵痛,依然紧跟党的步伐,用一生证明了对信念的坚守。
许多老党员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甚至连句豪言壮语都说不出,但在日常生活中他们都牢牢记着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
洛河镇罗米庄一村老党员赵亮昆,在战争年代与党组织失去联系,两度入党志不移,晚年,他还把老家闲置房屋全部捐献给村集体。今年87岁的夏庄镇戚家坡村党员孙振喜,每次村里开党员会,都雷打不动提前半小时到,会上有什么新政策,回家的路上就一路走一路说。夏庄一村85岁的老党员赵西荣,每月4毛钱的党费都要自己拄着拐棍走20多分钟去村委会交上,孩子要替她交,可她说不自己亲手送过去不放心。
在这些老党员的心里,党性高于一切。库山乡宋家路西村82岁的张甲荣是1949年入党的老党员,多少年来每次接待前来看望她的干部都用这句话打招呼:“谢谢同志来看我!”在她看来,不管你来自省里、市里、县里,也不管你的职务有多高,都是她终生为之奋斗的事业的同路人。而每一位被她唤为“同志”的干部,瞬间便能感受到老人对党的赤诚。这是信仰的力量。
无欲无求奉献 无怨无悔坚守
“我们能否做到一生都将人民的利益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我们能否一生都像老党员们那样坚守自己的责任?”这是“本色”——老党员红色群落展览馆的讲解员给每一位参观者提出的问题。
奉献是义务,坚守是本分。在这里展示的每一位老共产党员的事迹都折射出这样的“本色”。
2012年8月3日黎明,台风“达维”过后,刘官庄镇齐家庄一片狼藉,残枝落叶铺满了街道,一位老人在街上打扫道路,时不时弯腰移开横在路上的断枝。“刘大爷,几点起来的呀,累坏了吧。”早起的人跟他打着招呼,陆续来的人迅速投入到灾后清理中。
被称为“刘大爷”的人叫刘荣芹,今年85岁,1947年10月入党。上了年纪的他身体大不如前,可就是闲不住。2004年开始为村里义务清扫主街,一扫就是10年,仅扫帚就扫秃了几十把。寒冬腊月积雪的早上,陪伴他的只有呵出的一团团热气。夏日雷雨交加的早上,有时连雨衣都来不及披,就顺着水渠排查,遇到垃圾淤积的地方,用工具难以开通就用手扒。10年来,不管下多大的雨,齐家庄村从来没有积过水。
“党没忘了俺,一年还给俺那么多钱,俺要是不做点事,愧对这些钱呢。”老人的话特别朴实,“只要能走得动,就要为村里扫下去,这样心里才能好受点。”
像刘荣芹一样,老党员们不改本色,热心村级事务,默默奉献。库山乡79岁老党员宋维春,20年如一日,担任村里的义务邮递员。桑园镇芦家河村老党员潘为青带领一部分老年人自发组织起“夕阳红”巡逻队,十几年来,芦家河的山山水水、大街小巷都有他们的身影。
坚守是有原则的坚守,利益面前让得出来,老党员们带了好头。
夏庄镇北汀水村老党员赵英武,15岁应征入伍参加革命,参战无数。1952年离职回了莒县老家。回乡后,他先后干过林业队长、村支部委员、管理区党总支委员等职。2009年,村里通街修路需拆迁部分民房,许多拆迁户一时想不通,致使拆迁工作一时难以开展。赵英武的房子正处在规划的主街上,在没有安置房的情况下,带头拆掉了尚属半新的住宅,又一次给村民带了个好头。
采访中,我们问他为什么没有房子住还要拆时,年过八旬的他说:“我是党员,周围的群众都看着我。”
怀律己之心 尽为民之责
老党员们多数没有文化,甚至不识字,记者在残缺不全的入党志愿书上看到,很多人都把民族写成了“汗”。
他们说不出什么大道理,对党的理解也非常朴素。他们的伟大恰恰体现在这份“久为而无意,日用而不觉”的行为里。
“公心”二字对他们而言,已经深深融入到血脉,深入到骨髓之中。“吃亏的事咱跑在前面,赚便宜的事咱都别干”成为他们一生的准则。
城阳街道东关三街的老党员董永明,在部队三次负伤。建国后他回到村里务农,担任村干部,他说:“那时候什么待遇也没有,但是对党有信心、有热情。”组织上多次找到他,把他安排到银行、供销社上班,他婉言拒绝。他的老伴杨秀芬是莱芜人,抗战期间入党,当时在华野15院当护士,在董永明受伤入院后照顾他,两人由相识到相知,复员后随董永明到了莒县,因种种原因,组织关系未能在莒县落下,成为“口袋党员”。
近几年国家对建国前老党员进行生活补助,有人劝他怎么不向上级找找,他说:“我们能从战场上活着回来,已是万幸了。现在有了待遇了就找,那算什么?”回乡后,他们从不炫耀自己的战功,从不把过去的贡献作为向组织提要求的“筹码”。
碁山镇天成寨村的刘太源,多年担任村支部书记。在他任村支部书记期间,村里曾先后推荐1名大学生、1名技术员、2名社办教师,每次他都是开会研究,推荐别人家的孩子,没为自己的孩子考虑过一次。
由于家庭困难,缺乏劳动力,刘太源的儿子早早辍学在家务农,他自己却因为忙于村集体的事情而很少顾得上家里。有一次,妻子病了,家里无钱治疗,儿子看着母亲躺在病床上痛苦地呻吟,对父亲说:“你是村支书,就不能先借点村里的钱给俺娘看病?”刘太源说:“有困难,要自己想办法。”家里实在是穷的没钱治病,最后刘太源把自己家里的房梁锯下来卖掉,才勉强凑了点费用,将自己的妻子送去了医院。直到2012年7月去世,刘太源还是住在只是经过简单加固而没有房梁的房子里。
“对生活没什么要求,比起在革命战场上牺牲的战友,多享了多少年的福。”“日子好得没法说,天天像过年似得”……这些平均年龄86岁多的老党员,沟壑纵横却乐观通达的脸庞、简单纯粹且毫无高深理论的话语,让人时时热泪盈眶。
“建国前老党员们忠诚于党、服务于民、善于与他、苛求于己,更为难得的是他们终其一生始终保持着这种状态,他们是血与火历史的见证者、顺与逆历程的亲历者、破与立改革的参与者,却始终信念不倒,内化为自己的一言一行,这才是‘真本色’。”党建专家、山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商志晓教授这样评价老党员们。
“在农村的田间地头上,生长着一种植物叫巴根草,特别耐涝耐旱,又特别耐热耐寒,即便是上面的茎叶没了,根还紧紧地‘巴’着土地,建国前老党员就是这样的‘巴根草’,这就是他们的本色,新时期更需要传承这种本色。”莒县县委书记刘守亮说。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大众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原标题:本色如山
责任编辑:张元亮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