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城随笔 标题 图文
  • 我们这一代

    我们这一代,80后的我们,是唱着红歌走进新世纪的一代,如今已经逐渐步入而立之年,回眸成长,感慨万千。我们这一代,经历从开始就被赋予历史的使命,时代的要求,众人的厚望,所以注定我们这一代的青年是奋斗的一代,创业的一代,奉献的一代。[详细]

    12-18 13:57大众网
  • 幸福感悟

    人生在世,一直在路上,不管它是平坦的,曲折的,崎岖的,还是颠簸的,就是在这样的一条路上,我们指挥江山激扬文字,谱写我们的人生。当人们身处险境的时候,转机就是幸福,当面临饥饿,温饱就是幸福,当看到人潮涌动找寻工作的时候,才发现干好当下就是幸福。[详细]

    12-18 13:44大众网
  • 做好眼前

    我提倡做事情也好,做工作也好,要分段,只看眼前,没什么不好。作为一位一辈子工作在流水线的工人,回头发现自己一辈子要做完的配件,能绕地球俩遭,早前在计划之列的话,他的日子会压抑的多么漫长。[详细]

    12-18 13:46大众网
  • 欢迎您来到这儿

    这儿 春光明媚 这儿 绿意盎然 这儿 温馨和煦 这儿 海阔山川 [详细]

    12-18 13:39大众网
  • 父与子

    现在我长大了,我也站到了父亲的战线上,农信也强大了,它拥有了6000 多家营业网点,从业员工5.4万,我作为一个分子,有序稳定的现在终于更新了过去的奔波。从坐在柜台前,虽然隔着玻璃,却也能感受到老百姓日子的丰硕,每天人声鼎沸的时光,陪我走过,渐渐我也变得...[详细]

    12-18 13:37大众网
  • 青大随感

    中午没有回住所做饭,带着满身疲惫去了青大一路的面馆。走着走着,好想去静思楼东面的台阶处坐坐,那里可是当年我们"树荫学社"的主要活动场所。时光无情,转眼三年已逝,如今又已是这清秋时节,睹物思人,物是人非,真有种"欲将沉醉换悲凉"的冲动。[详细]

    07-17 15:45大众网
  • 爬浮山

    今天清风细雨,凉爽非常,在宿舍读书已倦,于是又想去山上奔跑,与绿树为伴,共浮云远逝。对着群山,吐尽心中郁闷之气,真想忘却尘世,化做一株花草,在初升的朝阳中醒来,又伴着重重暮霭安然睡去。[详细]

    07-17 15:43大众网
  • 窗外的暮色

    望着楼前的屋顶,又想起了那只小花猫。傍晚的春风吹进窗口已有一丝凉意,树顶上的叶片在风中哗哗作响,遥望天空,越发昏暗。窗台上的牵牛花已经爬了一尺来高,在这个饮料瓶作的花盆里,还长出了一棵不知名的小草,柔嫩碧绿,与牵牛花相映成趣。[详细]

    07-17 15:38大众网
  • 童年是个梦

    童年时,喜欢眺望屋顶上碧绿的杂草,喜欢看柳枝在风中轻快地飘动,还喜欢抬头望着蓝天,看白云神奇地变幻。那时候,觉得一切都离我们很远很远,不知道前面有什么样的道路,不知道远方有什么样的世界,只盼着和小伙伴们出去玩。[详细]

    07-17 15:50大众网
  • 静静守候那北归的孤雁。夜又太静--  静得可以听到心魔的狂吼。更不去管是不是衣破鞋歪。斩断那碍眼的蒿莱。这宿命般的消磨。掌控着浪涛中的舟筏。我痛恨没有苏东坡的旷达。扭断了刘郎手中的琼花?[详细]

    08-28 09:16大众网
  • 秋意

    那悄声的秋雨又滴进了我的梦,慢慢地溶化了我的情。石榴树的黄叶已变成满地碎金,那几只顽皮的小猫竟也不见了身影。不禁又掉进了往事的深渊,仿佛听见大槐树下玻璃球碰撞的清脆声,仿佛看见伴着落叶划出优美弧线的沙包。[详细]

    08-28 09:16大众网
  • 海边夜色

    三年来第一次看到夜色中的大海,辽阔的海面在夜色中倍显苍茫。站在岸边,感觉船只移动很慢,突然好想到海船上,特别是到渔人撒网捕鱼的小船上去静听海浪,独对苍茫。久立沉醉,不觉渐至午夜,于是拿着从海边捡来要当镇纸的石头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详细]

    07-17 15:42大众网
  • 感怀

    天地之大,宇宙无穷,沧海一粟,渺渺尘埃。"余亦尝借酒消愁,然三盅两盏即已颊项俱赤,头晕欲堕,觉天地已颠倒,迷身心之所在。青灯黄卷,览诗骚以称尊,视侠刺而为仁,亦有几分似柳泉乎?[详细]

    07-17 15:41大众网
  • 读书杂记

    我忍着饥饿,终于读完了陈平原先生《小说史:理论与实践》的正文,只剩下最后一篇《后记》了。陈先生在完成此书后:又撑起了雨伞,恢复那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雨中散步。选择迷途的我们,只能"独啸巉岩,目远山之青黛,听溪水之潺湲;长对青灯,览经史以称尊,视侠刺...[详细]

    07-17 10:24大众网
  • 东阿牛角店镇前书记题正信

    (实习记者 王倩 通讯员 马琳)在东阿有一个离退休党员党支部非常有名气,1989年支部建立以来,连续24年坚持学习党的理论和开展支部活动,中间从无间断,"多亏我们有个好的带头人题书记"4月13日,老党员刘培刚对记者说。[详细]

    10-11 10:20大众网聊城
  • 盲人调律师

    ◤么传西和郭海鹰在整理调律工具。▲么传西和妻子在买菜。么传西今年27岁,患有先天性视障,是聊城小有名气调律师。”  么传西老家在冠县东古城镇,2008年,他在北京学习了钢琴调律,在深圳做了一年调律师后回到聊城。[详细]

    10-11 10:20齐鲁晚报
  • 他创作小说呼吁关爱黄河

    作为东阿县水利系统的一名职工,15年的工作经历让张道强亲眼目睹了母亲河屡遭破坏的实景,也萌生了创作小说的想法。>> 每每目睹不法行径,内心总会泛起一阵波澜  现年35岁的张道强,在东阿县水利系统已工作15个年头。[详细]

    10-11 10:20齐鲁晚报
  • 季羡林:心无旁骛专注必成

    季羡林,1911年生于山东清平。老愚:季羡林先生晚年,声名日隆,著作成为出版香饽饽,各色人等通过各种关系获得授权,造成严重重复出版现象,引起读者不满。季羡林先生一生创作了诸多散文、杂文,这些作品构成一个言说的世界:直抒胸臆,真挚率性。[详细]

    10-11 10:20山东商报
  • 投递员默默照顾贫病老人5年

    他跑腿帮办助学贷款  1988年,倪瑞峰带着全家去潍坊做生意,女儿也跟他在潍坊生活。默默做好事老人打投诉电话表扬他  商昌友一直帮助倪瑞峰,倪瑞峰很感动,多次向商昌友要邮局领导电话,想表扬他,商昌友一直没给他。[详细]

    10-11 10:20齐鲁晚报
  • 聊城板刻名人制作雷锋作品

    “我就是想利用刻板画的形式让大家重新了解认识雷锋精神,希望更多的人多做好事,向雷锋同志学习。”今年是毛泽东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50周年,水城板刻名人孟庆云准备创作12幅板刻作为纪念,目前已完成六幅。  [详细]

    10-11 10:20齐鲁晚报
  • 聊城好心大叔捐髓救大学生

    内蒙古农业大学一名22岁的大学生患白血病急需造血干细胞救命,得知自己的造血干细胞和这名大学生初配成功,聊城好心大叔王学岗毅然决定捐献。王学岗捐献造血干细胞期间,省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曹怀杰,聊城市副市长、市红十字会会长马丽红专程到医院探望慰问。[详细]

    10-11 10:20《齐鲁晚报》
  • 大一学生变脸、吐火样样精通

    一套黑色行头,他在观众们的不经意间瞬间完成变脸动作,大多数人都觉得川剧变脸十分神秘,它离我们很远、很陌生。对于现在自己的每次演出万兆都会通过电话告诉爷爷,但是唯独边沿川剧变脸时不会告诉爷爷。[详细]

    10-11 10:20人民网
  • 从打工仔到产值两千万老总

    “两年前的打工仔,他把尖端科技产品磁力机械从广东带回聊城,在多行业广泛推广;两年后的创业人,他把公司开到北上天,产品打开国际市场。厂里生产的磁力吸盘是陈敬锋的骄傲,它既节能又环保,打破了意大利、美国等少数国家的技术垄断。[详细]

    10-11 10:20齐鲁晚报
  • 小乡镇里走出个道具大王

    电影《金陵十三钗》中用到了李强制作的道具,图为演员贝尔(右二)与李强的老乡合影留念。据李强介绍,大到重型火炮,小到摩托车发动机外壳都要还原“本来面目”,甚至连军服上的一个肩章都要经过多方考证,与历史相吻合。[详细]

    10-11 10:20齐鲁晚报
  • “免费女师傅”传授葫芦丝 只为推广传承艺术文化

    李秀连说,后来直到2010年,她通过云南一家葫芦丝厂的厂长有幸接触到了具有“葫芦丝王子”美誉的李春华老师。”  李秀连说,李春华师父为了葫芦丝演奏得以流传,他经常在全国各地做葫芦丝推广公益事业。[详细]

    10-11 10:20人民网
  • 王连堂:一位“80后”互联网营销专家的创业路

    “他们打破营销传统,他们充满创业激情,他们沟通神州百企,他们互联多方共赢。”谈及创业初期,王连堂告诉记者,是被迫卖钢管挖到第一桶金。2010年王连堂放弃钢管生意,潜心做互联网生意,并注册成立聊城百企在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详细]

    10-11 10:20齐鲁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