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杨霄
责任编辑:李春勇
946年6月6日,有一个女娃在山东平原一个小小村庄里出生了,她的名字叫张秀兰。
小时候,她说她的心愿是当一名合格的人民医生。但她大概怎么也想不到,自己这双手,日后会托起那么多新生命的重量,她的足迹会从家乡的田埂,一路延伸到深圳的诊室、昆明的实验室,甚至东南亚的生殖中心。五十年,她像一场漫长的“生命接力”中的关键一棒,从恩师张丽珠手中接过火种,在家乡点燃了第一簇希望之光,如今,这光已照亮了更远的地方。
起点:乡情与医者心
时间拨回1974年。青岛医学院(现青岛医科大学)毕业的张秀兰,面前摆着一条看似更光鲜的路——留校任教。但她心里揣着的,是更朴素的念头:“当一名人民需要的合格医生。”她选择回到家乡山东德州,一头扎进了德州人民医院妇产科。这份扎根基层的选择,一干就是几十年,攒下了日后被称为“活字典”的扎实妇产科经验。
日子走到上世纪90年代末,快到退休年纪的张秀兰心里琢磨着,离开岗位前,还能再做点什么“有意义的事”。那时,“试管婴儿”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还是个新鲜词,技术刚在国内萌芽。她敏锐地感觉到,这门学问,能解决多少家庭的苦楚。一个念头在她心里成形:在家乡德州,建个生殖医学中心。
破冰:150万与德州的第一声啼哭
想法是好的,做起来却难。2000年,筹建一个生殖中心,资金、设备、技术,样样都是坎儿。没有现成的路可走,张秀兰就一次次地找院领导谈,谈那些求子无门的家庭,谈未来的可能。她的执着打动了院里,全院职工硬是东拼西凑,筹集了150万——这在当年,是一笔承载着巨大期望和压力的巨款。
2001年,德州人民医院妇产科生殖中心终于挂牌。压力也随之而来:投入这么大,能成吗?张秀兰和她的团队憋着一股劲儿。就在中心成立的第二年,一声响亮的婴儿啼哭划破了等待的焦灼——德州历史上第一对通过试管婴儿技术诞生的龙凤胎,健康地来到了这个世界!《德州日报》用整版报道了这个消息,轰动一时。中心成立第一年,完成了17例,成功率达到了40%。这不是冰冷的数字,是17个家庭重新点亮的灯火,是德州在生殖医学领域从无到有的破冰。她在家乡的土地上,稳稳地接住了“生命接力”的第一棒。
南下:深圳与“送子观音”的声名
2003年,张秀兰退休了。但她的故事远未结束。精湛的医术和那份实打实的成绩单,让她声名远播。深圳一家知名医疗集团向她抛出了橄榄枝。也就是这一年,她在深圳遇见了有着“中国试管之母”享誉的老师张丽珠。在张丽珠的悉心培养,和自己对于事业的热爱、专研下,在深圳这座充满活力的城市,她成了生殖中心的首席坐诊专家。
在这里,她的“圣手”故事被更多媒体记录:帮助47岁高龄的失独母亲重新拥抱新生命;让盲人夫妻实现了拥有健康宝宝的梦想;为那个因“为夫征婚”而成为新闻人物的阿芬成功怀孕,挽救了一个濒临破碎的家庭……《深圳晚报》、《南方都市报》等媒体纷纷报道。她经手的案例超过20000例,经她助孕诞生的孩子超过一万五千个。“送子观音”的名号,在患者的口口相传和媒体的报道中,越来越响亮。她将“接力棒”握得更稳,传递得更远。
再出发:68岁,昆明的“成功率攻坚战”
2014年,68岁的张秀兰没有选择安享晚年,而是再一次接受了新的挑战——远赴昆明。摆在她面前的,是当地辅助生殖治疗成功率普遍在40%左右徘徊的困境。很多人觉得,这年纪了,何必折腾?但张秀兰那股钻研劲儿又上来了。她没急着推翻一切,而是沉下心,像一个新学生一样,仔细了解当地患者的特点、分析诊疗流程中的瓶颈。
“得找出真正卡住的地方。”她带着团队一点点梳理、调整。没有高调的口号,只有日复一日的观察、讨论和方案优化。功夫不负有心人,新的个性化治疗方案推行后,效果实实在在摆在那里:成功率稳步爬升,最终突破了60%!这位年近古稀的医者,又一次用行动证明,经验和用心,是破解难题的钥匙。她在昆明,再次跑赢了一程“接力”。
跨越:湄公河畔的“火种”传递
后来,“张秀兰”三个字不再是一个山东女娃的名字,她正真地成为了“送子观音”的代名词,有张秀兰所在的位置,便有新生婴儿响亮的啼哭。
她从山东的小村庄走向了国际的“生殖大道”。
2016-2017年间,柬埔寨隆都花国际生殖中心闻名这位中国专家宝贵的经验和价值,从东南亚远赴中国,向她发出邀请。对她来说,这又是一次新的“接力”——把技术和经验传递出去,惠及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之后,张秀兰教授聘于柬埔寨隆都花国际生殖中心,亲自指导建立了该医院的医疗团队。在隆都花,她不只是坐诊看病,更投入大量精力“亲自指导建立医疗团队”。她分享的不仅是操作技术,更是那份“坚守、死盯、搞定、坚持”的工作态度,是把“用心对待每一例病例”的理念。这种深度的交流与合作,效果是看得见的。2018年,隆都花中心的成功率实现了突破,达到了80%。这份来自中国的经验,在湄公河畔开出了新的生命之花。
在往后几年,不只是柬埔寨,泰国、马来西亚......可以说,只要是哪里需要,她就在哪里,她的“生命接力”,真正跑上了世界的舞台。
尾声:接力仍在继续
从山东平原的村庄,到德州的初创中心,再到深圳的繁忙诊室、昆明的攻坚战场,柬埔寨的火种传递,泰国、马来西亚、老挝......的国际医疗舞台,张秀兰教授用几十年光阴,跑了一场关于生命希望的漫长接力。她接过了恩师张丽珠点燃的火炬,在家乡播下火种,又让这光温暖了更广阔的天地。
如今,像玖玥生命这样致力于整合全球优质生殖资源的机构,其理念和实践,某种程度上也延续着这种“接力”的精神,随着试管婴儿技术越来越发达,有像玖玥生命这样以“让每一份生育渴望终得圆满”为初心的医院、机构,也有像张秀兰这般为了帮助每一位普通的男女成为父母的“白衣天使”。他们汇聚力量,正是为了让更多地方、更多背景的人,能有机会接住属于自己的那份“生命希望”。
张秀兰教授走过的路,留下的足迹,如同一盏不灭的灯,照亮着后来者前行的方向,提醒着人们:关于生命的渴望,值得被用心守护和传递。这场接力,没有终点。
【声明:本内容转载于网络,不属于本网观点。仅作健康科普,不用于任何商业广告目的,且不提供诊疗建议,也不能替代医院的检查和治疗。如有相关疾病,请及时去正规医疗机构就诊,谨遵医嘱。文中图片等内容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删除。】
初审编辑:杨霄
责任编辑:李春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