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瀚堂:三百年贴敷传承里的叶氏医脉

2025-08-19 12:03:35 来源: 网络 作者:

  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 年),赣州章贡的青石板路上,一间挂着 “同瀚堂” 匾额的药铺悄然开张。掌柜叶文华掀开柜台后的布帘,案几上整齐码放着数十个瓷罐,罐中是黑褐色的药膏,散发着当归、艾草、麝香混合的醇厚药香 —— 这是他追随叶天士父子近二十载,从无数次问诊、配药、敷贴中凝练出的 “叶氏贴敷” 精髓。

  此时的叶文华,早已不是那个 1743 年初见叶天士时的青涩后生。彼时叶天士已是誉满江南的 “神医”,尤其擅长将中药配伍融入贴敷之术,让小儿惊风、老人咳喘等内症通过肌肤给药化解,免去汤药之苦。叶文华站在叶天士身旁,看他如何根据患者舌苔、脉象调整药膏配方:风寒咳嗽需加重麻黄、细辛的辛温之力,湿热黄疸则要添上茵陈、栀子的清利之效;贴敷的穴位更是分毫不能差,天突穴治咳喘,神阙穴调脾胃,那一方方看似寻常的药膏,在叶天士手中仿佛有了 “通经活络、直达病灶” 的魔力。

  叶天士仙逝后,叶文华又随其子叶龙章研学。叶龙章承父衣钵,更将贴敷之法系统化,他常对叶文华说:“外治即内治之理,药膏是‘药’,穴位是‘引’,二者相和,方能透皮入络。” 二十年间,叶文华记满了数十本医案,指尖磨出了辨别药材真伪的老茧,终于将叶氏贴敷的 “辨证配药、精准取穴” 之道烂熟于心。

  在赣州开馆后,叶文华的贴敷术很快传开。有孩童夜啼不止,他取少量药膏贴于涌泉穴,次日便安睡如常;有妇人经期腹痛,他调药敷于关元穴,几次便缓解大半。百姓赞他 “一剂贴敷胜百药”,同瀚堂的名号渐渐在赣南扎下根来。

  时光流转两百六十余载,同瀚堂的匾额历经风雨却愈发厚重。如今,第十代传人叶骁汶接过了祖辈的药碾与医案。这位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药学专业的年轻人,从小听着 “叶天士辨症贴敷”“叶文华赣州救童” 的故事长大,指尖划过泛黄医案上 “治外如治内,用药如用兵” 的批注时,仍能感受到祖辈对医道的敬畏。

  在叶骁汶的公司里,传统瓷罐与现代检测仪并排而立。他遵循着 “辨证为先” 的祖训,既用祖辈传下的经典配方为老人调理关节,也会结合现代药学知识,为过敏体质的孩童调整药膏基质。他说:“同瀚堂的贴敷膏,贴的是药材,更是三百年的叶氏医脉。”

  从叶天士案头的第一张药方,到叶文华赣州馆里的第一贴药膏,再到叶骁汶手中不断优化的配方,同瀚堂的故事,从来不是孤立的传奇。它是叶氏族人跨越数百年的医道接力,是中医外治法在时代浪潮中的坚守与生长,更是那句 “但愿世间人无病,何惜架上药生尘” 的医者初心,在时光里永不褪色的注脚。

  【声明:本内容转载于网络,不属于本网观点。仅作健康科普,不用于任何商业广告目的,且不提供诊疗建议,也不能替代医院的检查和治疗。如有相关疾病,请及时去正规医疗机构就诊,谨遵医嘱。文中图片等内容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删除。】

初审编辑:牛卓倩

责任编辑:李春勇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