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杨霄
责任编辑:李春勇
近期我院接诊了好几个学霸,他们想咨询的却是学习困难门诊。他们常年稳居班级前几名,受到各科老师的关注和宠爱,同学当中的人缘也很好,是妥妥的“别人家的孩子”。
然而,就是这样的孩子,却出现严重的情绪问题:抑郁、焦虑,厌学······
临床数据显示,在青少年心理咨询案例中,前30%的优等生占比达42%。这些孩子的痛苦往往被“聪明”标签掩盖,直到心理问题累积到无法继续学业时才被发现。
当孩子精神心理状态出现问题时,很多家长没有及时引起重视,这导致孩子的症状越来越严重。家长急切想解决孩子的问题,但很少有家长去探寻孩子突然厌学背后的原因。
成绩好的孩子往往被聚焦于学习领域,他们缺少在其他领域探索和体验的机会,当学习出现问题,便没有其他支撑点来转移注意力,只能将所有负面情绪都集中在学习上,再加上一些家长的不重视,这会加重孩子的抑郁和厌学情绪。
如果家长直接处理厌学问题,忽略背后可能的心理问题,便失去了理解孩子真正的困难和痛苦的机会,也错失了帮助孩子成长的时机。
1.学习压力过大
随着年级的升高,学习内容逐渐增多,难度也不断加大。一些孩子可能无法适应这种变化,导致学习压力过大。
长期处于这种高压状态下,孩子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进而对学习产生抵触心理。家长和老师在关注孩子学习成绩的同时,也要关心孩子的心理状态,帮助他们合理应对学习压力。
2.学习动机缺失
学习动机是推动孩子学习的内在动力。当孩子对学习缺乏兴趣,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时,就容易出现学习动机缺失的问题。
有些孩子可能是因为没有找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学科,或者是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如沉迷于电子游戏等,导致对学习失去热情。家长要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积极的学习动机。
3.人际关系困扰
良好的人际关系对孩子的学习和心理健康至关重要。在学校里,孩子可能会遇到与同学、老师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如被同学孤立、与老师发生争执等。
这些人际关系问题会让孩子感到压抑、委屈,进而影响他们的学习情绪。建议家长要关注孩子在学校的人际关系,引导他们学会与人沟通和相处。
4.自我认知偏差
有些孩子对自己的学习能力缺乏正确的认识,当遇到学习困难时,容易产生自卑、无助等情绪。他们可能会认为自己不如别人,无论怎么努力都无法取得好成绩,从而放弃学习。
家长要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自我认知,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潜力,鼓励他们在面对困难时勇往直前。
点击预约专家
1.重建沟通维度
试着把“今天考试怎么样”换成“今天有什么有趣的发现”。
在接诊案例中,那些成功帮助孩子走出厌学的家庭,都重建了至少三个非学业沟通维度:兴趣发展、情绪分享、生活体验。
2.调整成就认知
允许孩子拥有“无意义时刻”,这在临床治疗中被证明具有修复作用。比如每天留出30分钟自由放空时间,或者每周安排半日非功利性活动(绘画、徒步、手工)。这些看似“无用”的时光,恰恰在重塑被成绩异化的自我认知。
3.及时专业干预
当孩子出现持续两周以上的情绪低落、睡眠障碍或躯体化症状(头痛、胃痛),就需要及时就医评估,必要时进行心理治疗(如正念冥想、沙盘游戏治疗、VR音乐治疗等)或药物干预。
我院的心理咨询门诊和学习困难门诊专注各类儿童青少年精神心理问题的诊断和治疗干预。全方位、个性化、科学高效,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的诊疗服务,实现健康、快乐、全面的成长。
附一简介
上海附一儿科是一家以儿科为主,聚焦儿童生长发育障碍及行为发育迟缓(儿童康复方向)的示范型专业机构。拥有完整“筛查-测评-干预-康复训练-社会融入”的专业团队,以台湾康复理念为基础,结合传统中西医优势开展多学科联合干预,运用七位一体综合诊疗体系为患儿提供科学、前沿、全面、优质诊疗服务。
rId9
我们秉持“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的大爱精神,肩负起华东地区儿童康复事业的重任。我们遵循国际医疗质量管理体系,结合国际医院管理经验和医疗资源,倡导“致力儿童健康,树立儿科典范”的服务理念,为每一位儿童制定个性化诊疗方案,提供适合的治疗和更优质的服务,为提升中国儿童医疗质量和服务效率作出贡献。
【声明:本内容转载于网络,不属于本网观点。仅作健康科普,不用于任何商业广告目的,且不提供诊疗建议,也不能替代医院的检查和治疗。如有相关疾病,请及时去正规医疗机构就诊,谨遵医嘱。文中图片等内容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删除。】
初审编辑:杨霄
责任编辑:李春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