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杨霄
责任编辑:李春勇
眼科医生通常会告诉家长,日常要观察孩子会不会经常凑近看东西,如果有眯眼动作、频繁眨眼坏习惯,喜欢歪头、揉眼睛,这些就是他近视的前兆了。
在近视防控的道路上,有一个重要的预测近视的概念常常被忽视,那就是“远视储备”!
那么远视储备到底是什么?
与近视有什么关系?
今天就和大家聊一聊!
刚出生的婴儿,眼轴(眼球长度)比成年人短,处于远视状态,就是所谓的“远视眼”,婴幼儿几乎都是远视。
绝大多数3岁儿童通常有300度左右远视,为生理性远视,是正常的“远视储备”,能起到避免或延缓未来发生近视的风险。
随着年纪增加,眼睛发育长大,远视储备被逐渐消耗,远视度数逐渐降低。大约到10-12岁时,眼睛逐渐发育为正视眼。
可以说,远视储备是眼睛的一种保护因素,让我们没那么快近视。
“远视储备”的多少是决定孩子是否得近视眼的重要指标。越早了解孩子的远视储备值,就越有利于青少年近视预防。
婴幼儿出生后远视储备是固定的,无法后天获得。随着年龄增长和眼睛发育,远视储备会逐渐减少。
如果把近视比作“破产”,那远视储备就是“存款”。孩子近距离用眼等不良习惯,就像慢慢地“消耗财富”。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眼睛慢慢发育,前后径在变长,远视储备度数慢慢减少,一直减少到0,如果在发育期间还没有刹住车,眼球继续变长,就往近视发展了。
防控近视的重要一点,就是不能太早把“财富”花光了,也就是不能在学龄前就大量近距离用眼(比如过早参加补习班、过分玩手机、读写姿势不良等)。
如何才能确定孩子的远视储备还剩多少?
12岁以下儿童,到正规医院眼科进行散瞳验光,便可准确查出远视度数。
远视储备消失了,如果孩子还在发育期,会逐渐往近视的方向发展。近视其实不可怕,可怕的是高度近视,需要控制近视增加的程度。
1.建立“青少年屈光档案”
近视眼不是短期形成,定期检查裸眼视力、矫正视力、屈光程度、眼轴长度、角膜曲率、眼底等,为孩子建立青少年屈光档案,可以提前一年甚至更早发现近视。
2.增加户外活动时间
每天2小时、每周10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可以让青少年的近视发生率降低10%以上。
3. 保持充足的光源和良好的读写姿势
使用台灯读写,顶灯同时打开。不在暗处看书,不趴着、躺着看书。读写时保持“一尺、一拳和一寸”,即握笔手指距笔尖一寸(约3cm),胸口离桌沿一拳,眼睛离书本一尺(约33cm)。
4. 连续近距离用眼时间不宜过长
包括看书、看电子屏幕。课堂学习时,中小学生建议“30-10”法则——连续学习30-40分钟至少休息10分钟;幼儿园儿童建议“20-10”法则——连续学习15-20分钟至少休息10分钟。
家长作为孩子近视防控的“守门人”,要定期带孩子去专业的眼科医疗机构做好近视管理“四查一建档”,连续跟踪检查儿童眼球和身体的发育情况。
当存在近视化发展趋势时,相关检查指标将显示异常并及时发出预警,可帮助家长提早发现问题,采取措施,避免或延后近视的发生。
对已近视的儿童则采取措施减缓近视发展,避免发展成为高度近视。
目前已经十分明确的是近视的发展肯定跟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密不可分,跟光线不足也有很大关系,如今离焦读写平台把看近变成了看远的同时把坐姿也纠正了,加上自带的全光谱灯光,把光线不足的问题也解决了,但就这两点已经把近视发展的主要关键因素给“化解”了,被视为近视防控的“核武器”。
离焦读写台
名额有限,先订先得
折扣优惠中
郑州尖峰眼科医院
小儿眼病及视光中心
涵盖专业医学验光配镜、儿童眼病及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三大板块,为视力健康打造完整保健生态系统。
全国著名儿童眼病专家
领衔专业眼视光医师团队
【声明:本内容转载于网络,不属于本网观点。仅作健康科普,不用于任何商业广告目的,且不提供诊疗建议,也不能替代医院的检查和治疗。如有相关疾病,请及时去正规医疗机构就诊,谨遵医嘱。文中图片等内容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删除。】
初审编辑:杨霄
责任编辑:李春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