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杨霄
责任编辑:朱学勇
云太医郑州素朴中医院范立华主任,三甲医院主任医师,第五批国家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擅长运用中医药调治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动脉粥样硬化、脑梗塞、头痛、失眠等内科病症。
近期门诊中,诸多患者深受困扰,本身患有冠心病,又感染感冒,胸闷憋气等固有症状与头疼、发热、咳嗽等感冒症状叠加,身体极度不适。此时,中医 “未病先防,既病防变” 的理念凸显出其实用价值,能够有效减轻冠心病患者的痛苦。
范立华主任指出,应高度重视日常防护,关键时刻中医方法能发挥优势。
首先需做到“未病先防”,中医理论认为,甲流与外界 “疫疠之气” 密切相关。冠心病患者心气、心血通常相对亏虚,正气不足,机体防御薄弱,使极易受到邪气侵袭而感染甲流。
在饮食方面,遵循传统理念 “五谷为养,五果为助”,宜适当多食用山药、薏仁、红枣、桂圆等食物。此类食物具有健脾益胃、养心润肺之功效,有助于强健脾胃,保证气血生化有源,从而提升正气,增强身体抵抗力。
作息规律同样不可或缺,早睡早起至关重要。夜间阳气潜藏,按时入睡能使身体得到充分休养,如同为身体蓄能,进而提升抵御甲流的能力。
情绪管理不容忽视,中医素有“百病生于气”之说。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易伤肝,肝木克脾土,会干扰脾胃运化功能,损耗正气。冠心病患者本就易对病情担忧,此时更应调整心态,可通过冥想、聆听舒缓音乐等方式疏肝理气、宁心安神,这也是预防甲流的重要环节。
适度运动有益健康,八段锦、太极拳等传统养生功法较为适宜。其动作舒缓,能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每日坚持练习,可使周身气血通畅,增强机体抵御甲流的屏障作用。不过,范立华主任提醒,在运动要依据自身身体状况量力而行,毕竟冠心病患者身体基础与年轻人存在差异。
若不慎感染甲流,“既病防变” 措施必须及时跟进。范立华主任强调,此时中西医结合为最佳治疗方案。
一方面,冠心病常规治疗药物,如抗血小板聚集、调节血脂、扩张血管的西药,切不可自行随意停用,这些药物是维护心血管健康的关键防线。但用药过程需谨慎,如发烧出汗后,含服硝酸甘油等扩血管药易因体内血容量不足而引发低血压,应遵医嘱暂停使用。
中医从整体调理机体。若恶寒重、发热轻、头痛身痛,多为风寒束表,麻黄汤、桂枝汤可解表散寒。麻黄汤中,麻黄驱散寒邪,桂枝温通经脉、助麻黄抗寒,杏仁降肺气,炙甘草调和药性;桂枝汤里,桂枝与芍药调和营卫,生姜、大枣养脾胃,炙甘草补中气,驱邪外出。
若高热、咽痛、口渴、舌红苔黄,为风热犯表,银翘散加减清热解表。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毒,竹叶清热泻火、导热下行,荆芥与清热药配伍疏散风热,协同解除风热之患。
但范立华主任提醒,这些方剂的具体使用必须经专业中医师诊断后,依据患者个体情况精准调配剂量、确定疗程,患者不可仅凭症状自行抓药服用。
进入康复阶段,中医食疗有助于元气恢复。党参、黄芪炖鸡汤,党参、黄芪补脾益肺、养血生津,鸡肉能补充优质蛋白质等营养成分,增强体质;还可煮莲子粥、百合粥,莲子养心安神,百合润肺止咳,有助于修复受损机体组织。
总之,在甲流流行期间,冠心病患者可咨询医生专业建议,合理运用中医方法,无论是预防还是治疗,都能增强信心,平稳度过艰难时期。务必重视日常养护,保障身体健康。
【声明:本内容转载于网络,不属于本网观点。仅作健康科普,不用于任何商业广告目的,且不提供诊疗建议,也不能替代医院的检查和治疗。如有相关疾病,请及时去正规医疗机构就诊,谨遵医嘱。文中图片等内容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删除。】
初审编辑:杨霄
责任编辑:朱学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