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牛卓倩
责任编辑:朱学勇
云太医特约专家郑攀主任介绍,健康儿童的舌头应呈现“淡红舌、薄白苔”的特征,简单来说就是舌质淡红且滋润,舌体大小适中灵活,表面覆盖均匀薄白的舌苔。这是判断儿童健康状况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
但在临床中,常见几种特殊的舌相变化需要家长特别关注:
1.地图舌:舌面上苔质分布不均,呈现出类似地图般的斑驳状态
2.舌苔变化:从薄白到厚白、再到发黄,往往反映疾病由表及里的发展过程
3.薄白苔:提示病邪在表
4.厚白苔:可能存在胃肠积滞或痰湿
5.黄苔:提示体内有火,如果又厚又腻则说明湿热严重,常伴有口臭、烦躁等症状
6.草莓舌:舌面呈鲜红色且乳头肿大,需警惕是否为猩红热的症状
考虑到儿童看病时的紧张情绪、诊室光线等因素都可能影响舌相表现。加上当前季节交替,呼吸道传染病高发,为了避免孩子在医院交叉感染,云太医特别推出线上问诊服务。
通过线上问诊,家长足不出户就能获得郑主任的专业建议,既方便又安全。如果您发现孩子出现上述异常舌相,建议及时在线咨询。
以下是挂号流程:
说起线上问诊的优势,郑主任分享了一个典型病例。
韩某,男,1岁2个月,家在广州,因往来不便故在线上找到了郑主任。家长主诉孩子发热、呕吐、腹泻2天。
病史:患儿混合喂养,门诊按“急性胃肠炎”收人病房患儿住院后,急予静脉补液,静脉滴注抗生素等。发热渐退呕吐减轻,又配合中药葛根芩连汤、五苓散加减治疗4天,腹泻不见明显好转。
诊见:患儿形体瘦弱,腹泻每日5~6次,呈水样夹有不消化食物残渣,量不大,味腥臭,伴哭闹、拒食,腹部稍胀。
舌脉:舌质红,舌中部黄厚燥苔,指纹紫滞
诊断:积滞。
辨证:宿食内滞,胃失和降
治法:消导通下,和胃消积
方药:小承气汤加味。
处方:制大黄、炒权实、炒厚朴、炒槟榔、焦山楂、炒麦芽、炒神曲。
二诊:服后下黏稠污便2次,量多。患儿哭闹渐止,腹胀减轻,吃奶人睡。次日精神好转,吃奶增加,未再呕吐,大便日2次,为黄色稀便,舌苔退之大半,原方去制大黄、炒槟榔,加炒白术,砂仁,再进2剂,愈出院。
云太医郑攀主任讲:“治病必求于本”。该患儿已腹泻9日,脾虚可知,然舌中黄厚苔不退者,宿食内滞不化也。据此予以消导通下,去泻止而胃气自复。如谓吐泻日久,再进益气健脾之剂,恐有“沙滩建楼”之弊。
郑主任指出,很多像这样的异地患者,通过视频问诊不仅省去了奔波之苦,还能及时得到专业的诊疗服务。
【声明:本内容转载于网络,不属于本网观点。仅作健康科普,不用于任何商业广告目的,且不提供诊疗建议,也不能替代医院的检查和治疗。如有相关疾病,请及时去正规医疗机构就诊,谨遵医嘱。文中图片等内容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删除。】
初审编辑:牛卓倩
责任编辑:朱学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