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太医叶枫主任——1亿人得的慢阻肺,是不治之症?老中医有话说

2024-06-07 16:35:55 来源: 网络 作者:

  慢阻肺这个病很少人听过,但却不代表它不存在,云太医叶枫主任提到,2023年数据显示,我国慢阻肺病是最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之一,得病总人数接近1亿。

  很多人都说,得了慢阻肺就得终生吃药,治不好了,有五十年治病经验的云太医叶枫主任并不赞同,她表示,慢阻肺虽然难治,但中医传承几千年,并非没有针对的方子,只是很多人不会用罢了。

  关于慢阻肺,中医有自己的看法

  云太医叶枫主任表示,在中医中,慢阻肺属于“肺胀”的范畴,正气虚损、瘀痰内阻是慢阻肺的基本中医病机,虚、痰、瘀贯穿疾病始终。外邪侵袭,肺气不利,或脾肺亏虚,中气不足是慢阻肺的病因。

  那么对于慢阻肺,中医是怎么治疗的呢?云太医叶枫主任进一步解释道,中医讲究辨证,治疗患者之前得先分清楚患者属于哪种证型,根据临床经验,云太医叶枫主任把最常见的慢阻肺分为三种类型,并给出了治疗方针。

  1.风热犯肺型

  云太医叶枫主任解释道,这种证型的慢阻肺,多是因为患者外感风热之邪诱发的,会表现出咳嗽气促,喘逆胸闷,咯痰不爽,痰黏稠或稠黄,常伴恶风身热、头痛口渴、鼻流黄涕等表证,舌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等症状。

  说到这时,云太医叶枫主任特地拿出了病例本给我们参考,并进一步说到,这种证型的慢阻肺,应该以疏风清热,肃肺化痰为治,可以用桑菊饮合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

  2.血瘀痰凝型

  “如果发现患者的体质属于血瘀痰凝,那说明患者的慢阻肺已经复发过好几轮了,可能有症状,但也可能患者根本就没发现,”云太医叶枫主任说到。

  血瘀痰凝型慢阻肺,按照西医的说法,处于缓解期,按照中医的诊断,这类患者主要症状为喘息气短,咳嗽痰少,色白或黄,质黏难咯,伴口燥咽干唇暗,形体消瘦,身热心烦,夜寐欠安,舌红或暗红,苔少或苔腻,脉细滑数。

  怎么治呢?云太医叶枫主任常用养阴清热,和血化痰的思路治疗,在处方的选择上,多以金水六君煎加味辨证加减。

  3.气阴两虚型

  此证型的慢阻肺,主要症状为喘憋心悸,动则尤甚,咳痰量少,质黏难咯,唇甲紫绀,心烦失眠,声低气怯,少气懒言,口干便秘,舌嫩红或淡暗,苔少或薄腻,中间剥脱,脉沉细或细涩。在治疗上当以益气养阴,化痰通络为治,可选生脉饮合旋覆代赭汤辨证加减,或六君子汤加减。

  门诊案例

  从云太医叶枫主任提供的病例本中,我们找到了一个典型的病例。

  患者,男,李某,确诊慢阻肺21年,在看诊前一直西医治疗,规律性服用舒利迭缓解症状,虽然慢阻肺常见咳嗽、咳痰等症状控制的不错,但气喘、呼吸困难却越来越明显,连平时走路都喘。

  云太医叶枫主任辨证病情后,诊断结果如下:肺胀,肺脾气虚,肝肾不足,开方:黄芪、桂枝、白芍、生姜、炙甘草、白术、党参、茯苓、法半夏、陈皮、紫石英、紫衣核桃、沉香、紫苏子、地龙、补骨脂、紫丹参、白芥子。

  询问云太医叶枫主任为何如此开方,她表示到,患者肺脾气虚,气促汗出,用桂枝加黄芪汤加减,方中黄芪益气固表止汗,桂枝、白芍温阳益阴、活络缓急,炙甘草和中,生姜温寒化饮。白术、党参、茯苓、法半夏、陈皮,六君子汤之意益气健脾,燥湿化痰。五紫平喘汤补益肺肾,纳气平喘;地龙平喘,补骨脂温肾助阳、固精缩尿、纳气平喘;白芥子温肺豁痰;沉香纳气平喘。

  针对性开方治疗,患者自然好得快,根据病例显示,李某前后共调方五次,气喘症状已经大大缓解,虽然连续上楼还会喘,但鉴于李某已经75岁,年事已高在合理范围内,其已经可以正常生活,随访一年,慢阻肺未明显复发。

  中医对于慢阻肺的认识和治疗由来已久,《黄帝内经》提到:肺胀者,虚满而咳喘;张仲景的《金匮要略》解释道:咳而上气,此为肺胀,其人喘,目如脱状;《伤寒论》里记载到:肺胀,咳而上气,喘,脉浮,心下有水,小青龙汤主之...

  对于慢阻肺,中医的治疗方法有很多,但问题的关键时,当下的中医,很难辨证好患者的病情,病情诊断错了,用再好的方子也很难奏效。

  云太医叶枫主任治病五十余年,见过不少证型的患者,也帮不少患者摆脱了病痛的折磨,如今其返聘回医院,除了日常坐诊外,还兼带学生,为的就是将中医传承下去,从而让更多的患者走向健康。

  【声明:本内容转载于网络,不属于本网观点,不用于任何商业广告目的。文中图片等内容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删除。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不作选择参考。】

初审编辑:牛卓倩

责任编辑:朱学勇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