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岳时评 | 基层淬炼三法:年轻干部从扎根到生苗

2025-03-25 15:30: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苏培贞

  一些年轻干部初入农村基层,容易因认知偏差、经验不足、情感疏离等问题,陷入“水土不服”的困境。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着力解决部分年轻干部在农村基层“水土不服”问题。要强化组织担当,以思想淬炼坚定理想信念、实践淬炼锤炼本领、服务淬炼践行初心,推动年轻干部在基层的广袤土地上既扎得下根、更长得出苗,让青春力量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

  思想淬炼,破除悬浮扎根难。年轻干部的“水土不服”,表象是能力不足,根源在于对基层了解不够、感情不深。要强化党校主渠道作用,依托各级党校开展系统化理论教育,创新教育形式,如案例教学、情景模拟等,增强基层年轻干部学习主动性和实效性。要着力构建日常学习体系,将学习教育融入“三会一课”、中心组学习等组织生活,运用新媒体平台打造线上学习阵地,实现“线上+线下”联动,针对基层年轻干部岗位需求定制课程,避免“大锅饭”式培训。要依托红色资源、廉政教育基地等载体,打造党性教育“实境课堂”,筑牢年轻干部思想根基。要为年轻干部配备政策、实践双导师,及时完成村情民况等“突击补课”,实现从外来户到本地通的转变,增强基层年轻干部认同感。要发挥好先进典型引领作用,挖掘身边先进典型,引导年轻干部对标对表。

  实践淬炼,破解本领恐慌症。年轻干部多具备较高的理论素养,但往往对农村工作的复杂性、乡土社会的特殊性认识不足。要本着“缺什么补什么、干什么学什么”的原则,采取专题讲座、典型辅导、交流发言、案例剖析、实践锻炼等方式,围绕理想信念、依法行政、群众工作方法等内容进行培训,不断提高年轻干部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要直面思想困惑,通过理论研讨、思想互动等形式,解答基层年轻干部在现实工作中的疑问,如结合基层治理、乡村振兴等具体实践案例,破除教条主义束缚,让年轻干部在思想碰撞中掌握土办法、活经验。要实施好基层一线“墩苗”行动,选派年轻干部到乡村振兴、信访维稳、疫情防控等急难险重岗位历练,通过“热锅上的蚂蚁”“烫手山芋”式任务考验,提升攻坚克难本领。要推动年轻干部多岗位复合锻炼,建立跨领域、跨部门轮岗交流机制,通过挂职驻村、重点项目攻坚等途径,推动年轻干部在实战中增长才干。要在实践锻炼中同步强化专业训练,如选派干部参与巡视巡察、营商环境优化等工作,既提升业务水平,又增强政治敏锐性。

  服务淬炼,根治身沉心浮病。有的年轻干部将基层经历视为镀金跳板,“身在曹营心在汉”。要引导年轻干部践行人民立场,在基层工作中“甘当小学生”,学习群众语言和智慧。如选派年轻干部驻村入户,参与民生项目,在解决群众实际困难中强化宗旨意识。要构建供需适配的精准输送机制,根据专业特长选派干部,实现人岗相适。要推动年轻干部个人成长与乡村发展同频共振,让“过客心理”自然转化为“扎根情怀”。要构建成长型事业平台,定期选派年轻干部到乡村振兴、矛盾化解等重点工作一线,让年轻干部的个人理想抱负在重大任务中得到充分施展。要注重正向激励,注重实干实绩导向,有效拓展选任和提升渠道,对在乡村振兴第一线、改革发展主战场表现优秀的年轻干部优先提拔任用,对长期扎根基层的年轻干部,在职务晋升、职称评定等方面优先考虑。要建立完善年轻干部成长晋升培育机制,定期开展谈心谈话,及时疏导心理压力,确保年轻干部“身入”农村、“深入”基层、“心入”群众。(王学彪

  注:《光岳时评》是大众网·海报新闻在山东聊城开设的第一档网络时评类栏目,关注你关心的事,说出你想说的话。《光岳时评》不限评论地域、不限评论角度,可以是经济评论、时政评论,可以是社会评论、文教评论;可以是鼓舞型评论,也可以是批评型评论;还可以是短评或微评……一个观点、一个建议、一段话、一行字,都有机会被纳入《光岳时评》,都有机会成为聊城奋进崛起进程中的建言者和建设者。投稿邮箱和电话:758289197@qq.com和0635—8229595。欢迎喜爱评论写作的人士加入大众网·海报新闻聊城特约评论员大家庭。

初审编辑:乔思亚

责任编辑:侯晓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